人民警察如何更好的做群众的贴心人 特别推荐:人民网“全国公安厅局长系列访谈” “全国公安厅局长系列访谈”栏目在人民网推出后,赢得了很好的口碑。据了解,该栏目从 2009 年 3 月开始以来已有多位公安厅局长“触网”,他们在网上与老百姓亲切交流,沟通信息,进一步密切了警民关系,被人们誉为“民心警务”。这从一个侧面反映了公安系统加强信息化建设的进展,引人注目。 近日,国务委员、公安部部长孟建柱在全国公安厅局长座谈会上再次强调要进一步加强公安信息化建设。他说,加强公安信息化建设是密切同人民群众的联系、提高公安机关整体战斗力的重要途径,是提升基层基础工作水平的重要载体,是牵动警务机制改革的重要纽带。各级公安机关要积极适应信息化的发展趋势,坚定不移地走科技强警之路,把信息化打造成提升公安机关核心战斗力的重要支柱,做好党的忠诚卫士和人民群众的贴心人。 人民警察,这是一个很好的名称。它道出了警察与人民群众的关系:来自人民,为人民服务。新中国成立 60 年来特别是改革开放 30 年来,警察一直与人民群众保持着密切的联系。随着互联网技术的发展,这种密切的关系又在一个新的平台得以延续,实在是一件令人称道的大好事情。 结合人民网开展的“全国公安厅局长系列访谈”,学习孟部长所强调的加强公安信息化建设,笔者想谈以下几点内容: 首先,沟通情况,促进了解。维护社会治安,建设和谐社会,是警民的共同任务。但由于种种原因,警民之间在信息、相互了解等方面还存在着一些隔膜。比如为维护好治安,公安部门已费了很大力,但有时一些群众尚不满意、怨气挺大。再如有些知情人对线索提供的不及时,往往使民警难于尽快破案。诸如此类情况的出现,在于警民之间缺乏沟通。而通过网上的沟通交流,相互之间的隔膜打破了、了解加深了。老百姓认识到自己的责任,公安部门看到了力量,这是一个很大的进步。 第二,夯实基础,有利工作。维护社会稳定,广大人民群众是可靠的力量,人多眼睛亮,任何蛛丝马迹都逃不过他们的眼睛。特别是现在我国已有 3.6 亿网民,享有更多的知情权、参与权、表达权和监督权。公安系统历来把紧紧依靠广大人民群众作为开展工作的指针,而通过网上的交流,可使这个指针得到更好地贯彻落实。 第三,科技武装,提高水平。网络技术是一种新兴的科技,它具有快捷、便利、信息量大的特点与优势。从人民网的“访谈”中可以看出,这些公安厅局长的“网上功夫”都不错,出乎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