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 19 课 谏太宗十思疏兼听则明,偏信则暗。古代大臣伴君如伴虎,因为忠臣批“龙鳞”、逆“圣听”、讽谏时政事时常会遭致杀身灭门之祸。比干挖心、屈原放逐就是千古明证与教训。然而,唐代谏臣魏征一生上疏言事 200 多次,非但没有招来杀身之祸,相反却得到了唐太宗的称赞,并说“公之所谏,朕闻过矣。当置之几案,奉为座右铭”。千古传诵的《谏太宗十思疏》中到底论述了哪些问题,让唐太宗对魏征如此器重?学会倾听有人说“鲜花最美,因为它鲜艳”,有人说“雨露最美,因为它滋润”,有人说“太阳最美,因为它温暖”,而我说“倾听最美,因为它染艳了心灵,滋润了身躯,温暖了世界”。生活中学会倾听,必将受益无穷。在讲台上,在人流中,在小巷的深处,在高楼的阳台上,在奔驰的列车上,在温馨的小家里,只要你愿意,随时随地都可以倾听。倾听让我们回味一生的声音,倾听街头那个修鞋的老人阐述他对过日子精辟的看法,倾听一个重病患者坦然面对生命的表白,倾听那个屡遭磨难又屡次站起的男人的悲壮历程,倾听那个成功人士掷地有声的慷慨陈词,倾听那些用汗水智慧浸泡出的辉煌往事,倾听那些用热血顿作潮涌的感人情节。倾听那一串串鲜活的故事,倾听那一个个真实的足音,我们就会明白:平淡的日子真的很精彩,平凡的生命真的很美丽,人生就应该多姿多彩,如诗如画。微感言: 1.居安思危,戒奢以俭。——魏征2.尔无面从,退而后言。——魏征3.爱而知其恶,憎而知其善。——魏征4.荣辱之责,在乎己而不在乎人。——魏征15.君,舟也;民,水也。水能载舟,亦能覆舟。——魏征6.傲不可长,欲不可纵,乐不可极,志不可满。——魏征一、作者视窗敢于“犯颜直谏”的一代良臣——魏征魏征是唐代伟大的政治家、思想家和历史学家,以“犯颜直谏”而闻名千古。他“上不负时主,下不阿权贵,中不侈亲戚,外不为朋党,不以逢时改节,不以图位卖忠”的精神,千古流传直到今。魏征敢于犯颜直谏,即使太宗在大怒之际,他也从不退让,致使太宗对他也会产生敬畏之心。一次,太宗意欲去秦岭山中打猎,行装都已准备停当,却迟迟未能成行。后来,魏征问及此事,太宗笑着答道:“当初确有这个想法,但害怕你又要直言进谏,所以很快又打消了这个念头。”贞观七年(633),中牟县丞皇甫德参向太宗上书说:“修建洛阳宫,劳弊百姓;收取地租,数量太多;妇女喜梳高髻,宫中所化。”太宗接书大怒,对宰相们说:“德参想让国家不役一人,不收地租,富人无发,才符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