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辛弃疾词两首》【学习目标】1、了解辛弃疾的生平和思想,了解词的写作背景。2、吟咏诗韵,感受辛弃疾的豪放词中体现的英雄情怀。3、背诵两首词。【知识准备】1、知人论世辛弃疾,南宋词人,字幼安,号稼轩,山东历城人。他原是智勇双全的英雄,也天生一副英雄相貌。因生长于金人占领区,自幼就决心为民族复仇雪耻、收复失地。因此,他一生都在进行抗金御敌,统一中原的奋斗。自符离之战失败后,南宋王朝一战丧胆,甘心纳贡求合。身为“归正人”的辛弃疾,因受到歧视而不被重用。所以,其词多数抒写力图恢复国家统一的爱国热情,倾诉壮志难酬的悲愤。与苏轼同为豪放词派的代表,合称“苏辛”。2、用典,又称“用事”、“援引”。是指引用古代的历史故事或古人的言论或俗语、成语等,来印证自己的论点或抒发自己的思想感情的一种表现手法。 用典的好处在于能用极精简的语言表达丰富的意思。第一学时 《水龙吟》【自主学习】1、自读《水龙吟》,吟咏诗韵,感受辛弃疾的豪放之风。2、结合课下注释理解词意。【合作探究】一、上阕1、上片中哪些句子是景物描写,词人分别描写了哪些意象?——江月、山景、落日、断鸿、游子2、“一切景语皆情语”这些景物描写又牵动了作者怎样的心绪?“楚天千里清秋,水随天去秋无际。”开篇写景,但这景意境是宏大壮阔的。遥看辽阔无边的楚天之下,横无际涯的秋色,浩浩汤汤的滚滚长江,水天一色。面对这阔大的境界,词人那种磊落的胸怀让我们一览无余。“遥岑远目,献愁 供恨,玉簪螺髻”三句,是写山。“遥岑”即远山。举目远眺,那一层层、一叠叠的远山,有的很象美人头上插戴的玉簪,有的很象美人头上螺旋形的发髻,景色算上美景,但只能引起词人的忧愁和愤恨。3、游子是指谁?表达词人怎样的情感?游子指辛弃疾自己。辛弃疾渡江淮归南宋,原是以宋朝为自己的故国,以江南为自己的家乡的。可是南宋统冶集团根本无北伐收复失地之意,也不把像辛弃疾一样的有志之士看作自己人,对他一直采取猜忌排挤的态度,致使辛弃疾觉得他在江南真的成了游子了。4、“把吴钩看了,栏干拍遍,无人会、登临意”三句中哪些动作?这些动作代表了作者怎样的感情?动作是看、拍、会、登;这三句是直抒胸臆,此时作者思潮澎湃心情激动。但作者不是直接用语言来渲染,而是选用具有典型意义的动作,淋漓尽致地抒发自己报国无路、壮志难酬的悲愤。二、下阕1、与词的上片相比,词的下片描写对象变成了历史人物,词人写了哪些人和哪些事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