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 杜甫诗三首 诗 宴穷居成都草堂的杜甫家里来了几位诗友,杜夫人端上三菜一汤待客。第一碗是炒韭菜,上放两个蛋黄;第二碗也是炒韭菜,上面甩着蛋白;第三碗是清蒸豆腐渣;最后是一大碗韭菜豆腐渣汤,上漂几片蛋壳。 客人有些莫名其妙,杜甫指着第一碗说,这叫“两个黄鹂鸣翠柳”;指着第二碗说,这是“一行白鹭上青天”;指着第三碗说,这是“窗含西岭千秋雪”;指着最后一大碗汤说,这是“门泊东吴万里船”。此时客人才恍然大悟,鼓掌叫绝。 ◎作者卡片杜甫 (712~770),字子美,唐代诗人。祖籍襄阳(今属湖北),生于河南巩县。因曾居长安城南少陵,自称“少陵野老”,后在成都被严武荐为节度参谋,检校工部员外郎;后世称之为杜少陵,杜工部。有《杜工部集》,与李白并称“李杜”,又因有别于杜牧,亦称“老杜”。杜甫生活在唐王朝由盛转衰之时,其诗反映社会动乱和人民疾苦,被称为“诗史”。◎背景呈现1.《茅屋为秋风所破歌》写于公元 761 年,是杜甫旅居四川成都草堂期间创作的一首歌行体古诗。公元 759 年,饱受战乱之苦的杜甫一家流浪到四川,在亲友的帮助下,终于在成都西郊建起了一座茅草房,暂时结束了颠沛流离的生活。可不幸的是 761 年的秋天,一场大风把茅草给卷走了,他的一家只好在风雨淋漓中度过了一个难挨的不眠之夜。此情此景,使杜甫感慨万千,于是挥笔写下了这首不朽的诗篇。2.《兵车行》是杜甫的名篇,为历代推崇。它揭露了唐玄宗长期以来穷兵黩武、连年征战给人民造成的巨大的灾难,具有深刻的思想内容,在艺术上成就也很突出。3.《旅夜书怀》是一首五言律诗,是杜甫于 765 年离开四川成都草堂以后在旅途中所作。这首诗深刻地表现了作者内心飘泊无依的感伤。◎知识链接1.歌行,古代诗歌的一种体裁。汉魏以下的乐府诗,题名为“歌”和“行”的颇多,二者虽名称不同,其实并无严格的区别。后遂有“歌行”一体。其音节、格律,一般比较自由 ,形式采用五言、七言、杂言的古体,富于变化。“行”是乐曲的意思。2.近体诗的一种,因为格律严密,故有此名。起源于南北朝,至唐代初年始定形。以八句四韵为定格,中间两联须对仗。第 2、4、6、8 句押韵。首句可押可不押。通常押平声韵,但亦偶有押仄声的。分五、七言两体,分别称为五律、七律。凡一首诗超过十句的,称之为“排律”。一、字音挂罥(juàn) 塘坳(ào) 俄顷(qǐnɡ)布衾(qīn) 大庇(bì) 辚辚(lín)荆杞(qǐ) 啾啾(jiū)二、通假字① 何时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