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时安排:4 课时教学目的:一、环境与环境问题 1、人类与环境的互相关系,对的的环境伦理观 2、环境问题产生的重要原因及危害 3、目前人类所面临的重要环境问题二、资源问题与资源的运用、保护 1、重要的资源问题及其产生的原因 2、非可再生资源耗竭对人类活动的影响,以及人类采用的对应措施 3、非可再生资源开发过程中应采用的环境保护措施 4、人类对可再生资源不合理运用导致的问题,以及保护、合理运用的成功经验三、生态环境问题与生态环境保护 1、重要的生态环境问题及其产生的原因 2、某种生态环境问题形成的一般过程 3、某一区域的生态环境问题对其他区域的影响 4、我国不一样区域的重要生态环境问题 5、生态环境保护的重要措施及其作用四、环境污染与防治 1、重要的环境污染问题 2、环境污染事件形成的原因、过程及危害 3、针对某类环境污染的重要防治措施五、环境管理 1、环境管理的基本内容和重要手段 2、目前全球环境问题的管理与国际行动 3、个人在环境保护中应具有的态度、责任和行为准则 本讲重点:目前人类所面临的重要环境问题与其产生的重要原因及危害本讲难点:2. 重要的生态环境问题及其产生的原因考点点拨:第一课时一、我们周围的环境 (一)环境的概念及分类1.概念:指相对并相有关某项中心事物的周围事物。 2.分类(根据人类对其影响的程度)(二)人类与环境 1.关系:互相影响、互相制约。人类活动影响了环境,反过来环境也会制约人类,作用力越大则反作用的制约力越大。2.人类与环境关系变化历程:[经典例题 1]读人类社会演进和人地关系两幅示意图,回答问题。(1)甲图所示三种社会形态中,哪些属于乙图所示人地关系原理的范围? (2)在我国江南丘陵地区广泛修建梯田,直接导致的生态环境变化有哪些? (3)列举中国古代不利于生态平衡的农业生产活动并分析原因。 (4)影响人地关系演变的重要原因有哪些? 【解析】对的认识乙图中人地关系模式图,结合人类历史不一样阶段生产活动分析有关问题。 【答案】(1)农业社会,工业社会。(2)森林减少,生物多样性减少,水土流失加剧,生态系统变得脆弱。(3)放火烧山,围湖造田。古人对生态环境认识的局限性。魏晋以来,大量人口南迁,隋唐时期江南经济得到深入开发,因过度开垦土地,对生态环境导致负面影响。(4)科学技术,社会生产力或生产工具,人类对人地关系的认识,人口数量二、环境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