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母亲的胸怀文章 为了不影响我工作,父母决定提前到这个周末上山行祭。 父母亲对于祭祖这类活动向来是十分郑重尊敬的。尤其是母亲,每次行前都要做大量的准备工作,且颇多礼数规矩。母亲每次一边做着手上的活儿,一边会不住地向我们这些孩子传授她所懂得的一切,譬如上供的祭品一定要凑单数,祭品一定要新奇洁净,自己享用过的东西不能再给祖宗…… 这次她又花了好长工夫细心准备了五样祭品,有白切肉、烫豆腐、清明馃、青菜豆腐和白米饭,都是临时特意烧制起来的,另外还准备了些米酒和水果。母亲将它们一一装进洁净的塑料碗里,再在每个碗外边套上食品袋子。父亲则早已准备好了香火、纸钱等。 我家的祖坟就在省道附近的一座山上,坟内安葬着我太公和我爷爷奶奶的遗骨。农历年前,我父亲兄弟三家集资将整个坟面作了修葺,安上了洁净肃穆的大理石墓碑;墓前拜堂也砌整一新,比原先开阔了许多。 每次为祖宗上香的时候,母亲总会将头凑近坟面,轻声说上一通“清明节到了,我们谁谁谁又来看望你们来了”之类的话。每次都这样。说话的时候态度庄重,语气平静而虔诚,似乎里面的人果真能听见似的。 接着是一套比较繁琐的祭祀程序。当那一堆纸钱在熊熊火光中化为灰烬,随风袅袅飞起的时候,人们便纷纷鞠躬礼拜,嘴里念念有词,尽是些祈求先祖庇佑平安幸福的话。每当这时候,母亲有两点总是让我深感敬佩而自愧弗如:一是不管当时参祭的人有多么多,包括以前几次在外祖父母坟前祭拜,母亲的那一大帮子兄弟姊妹(母亲兄弟姐妹八个)连同侄儿侄女,男女老少三四十人挤成一堆的时候,母亲总会是其中表现最为出色的一个。当是时候,周围人声鼎沸,母亲就站在坟前中间最靠前面的位置,先是朗声呼唤着祖宗的称呼,接着有条有理地一一汇报晚辈们的生活、工作情况,尤其是几个刚刚取得功名或者经历磨难的人的情况,然后向地下祖宗祈求保佑后辈们平安幸福。只要母亲爽亮清脆的声音响起,周围的其他人都会主动退居其次,静静地听她一句一句地诉求,间或再附和上几声。二是每次祈福,母亲总会替几乎所有的亲人祈求个遍,不管当时被祈福的人在不在场。这一点其实在我很小的时候就注意到了。小时候听母亲替伯父母、堂兄弟祈福,心里很有些忌妒,甚至很有些不平——母亲为什么要替别人家求福?难道还有人会替咱求福?……长大了,才暗自敬佩这正是母亲人品中超出寻常人的最有代表性的一面。她的心中装着的不是如我所想的“小家”而是一个“大家”,是我们的整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