孔子世家司马迁是第一个以人为本位来记载历史的文学家。在一些优秀人物的传记中 ,作者本着“读其书想见其为人”的知人论世理念,着力凸现人物在历史进程中的优秀品格和高尚灵魂,渗透着他对历史、对人生的深刻解读。我们在探讨、理解和学习传主的人格和品质的同时,也能深刻领会到作者在传记写作中的思想倾向和价值取向。本专题由《孔子世家》《管仲列传》《屈原列传》三篇文章组成。《孔子世家》详细地记述了孔子的生平活动及各方面的成就,是研究孔子生平思想的一篇重要文章。孔子是我国古代著名的思想家和伟大的教育家,儒家学派的创始人。孔子一生都有着极高的政治热情,即使在他遭到打击、排斥、嘲讽,甚至被围困的时候,也仍然不减。为了宣传自己的政治主张,他不辞劳苦,用了一生的大部分时间,带领弟子周游列国,奔走游说。虽然到处碰壁,但仍执著追求。文章用了相当长的篇幅,真实地记述了孔子一生的政治活动,写得生动具体、形象逼真。《管仲列传》主要写了管仲相齐,凭借海滨的有利条件,发展经济,聚集财物,使国富兵强,与百姓同好恶。他善于“因祸而为福,转败而为功。贵轻重,慎权衡”,内政、外交功名卓著。他辅佐桓公,九合诸侯,一匡天下,使桓公成为春秋时期第一个霸主。《屈原列传》中,作者先写屈原才能之高。他“博闻强志,明于治乱,娴于辞令”,但也因此深受上官大夫的嫉妒。上官大夫进谗言使怀王疏远屈原。屈原被贬之后,作者极力表现他忠君爱国的一腔热血和满怀赤诚,“屈平既嫉之,虽放流,眷顾楚国,系心怀王,不忘欲反,冀幸君之一悟,俗之一改也。其存君兴国而欲反覆之,一篇之中三致志焉”。但屈原最终也没能使怀王觉悟,反因此得罪了令尹子兰,惨遭放逐。屈原被放逐之后,作者重点写了他的死。上不能为国尽忠效力,下不能躬耕垄亩,归隐田园,“举世混浊而我独清,众人皆醉而我独醒”。这是一种伟大的、难得的孤独,唯有坚强者方能如此,唯有高尚者方能如此。第 8 课 *孔子世家 [学生用书 P33])招摇过市春秋时期,孔子周游列国,有一年到了卫国。卫灵公问孔子:“你在鲁国时的官俸是多少?”孔子如实回答说:“官俸是粟子六万小斗。”卫国也照样给了粟子六万小斗,但对孔子很冷淡。没过多久,有人向卫灵公说了孔子的坏话,灵公就派人故意带了兵器在孔子那儿走出走进,孔子担心会惹祸出事,只待了十个月,就离开了卫国。离开卫国后,孔子和他的弟子四处碰壁,过了一个多月,又回到了卫国,寄住在别人家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