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散文两篇》第一课时《霞》【自主学习】【学习目标】 1.理清文本思路,学习托物言志的写作方法。 2.能通过揣摩语句,理解文章的哲理内涵,体会作者对人生的思考、感悟。 3.引导学生做生活的有心人,用心生活,丰富自己的眼界和情感,促使学生培养健康的审美情趣。 【学法指导】 1.吟咏诵读 2.品味鉴赏 3.问题探讨 【课文助读】1.走近作者冰心(1900 年 10 月 5 日-1999 年 2 月),原名谢婉莹。二十世纪杰出的文学大师,小说、诗歌、散文、儿童文学和翻译诸方面都有重要的成就。 主要作品有: 小说:《小橘灯》 。诗歌集:《繁星》、《春水》 。儿童文学:《再寄小读者》(总名为《寄小读者》的通讯散文,是我国儿童文学的奠基之作)。 受基督教博爱思想的影响,冰心早期的作品,多以“爱”为主题,抒写母爱、童真、自然等内容;因此早期的作品有“爱的哲学”之称。 晚期的作品多是抨击时弊的杂文以及充满哲理韵味的散文。《霞》是她晚期哲理散文之一。这篇散文,充满了哲理与智慧。作者能够仔细观察生活,从普通的事物身上发现深刻的含义,融会个人的体验,深化为更高的哲理,实在值得我们细细体味、学习。墙角的花!你孤芳自赏时,天地便小了。——冰心《春水》 浪花愈大,凝立的磐石,在沉默的持守里,快乐也愈大了。——冰心《春水》2.知识补充 托物言志,即将个人之“志”依托在某个具体之“物”上。“物”便具有了某种象征意义,成为作者的志趣、意愿或理想的寄托者。作者的个人之“志”,借助于这个具体之“物”,表达得更巧妙、更完美、更充分、更富有感染力。如“松、竹、梅”岁寒三友,课 前先 学常用于表示高洁的志向;“泥土”常用于抒发谦逊的情怀;“蜡烛”常用于颂扬无私奉献的精神。与借物喻人相似,都是借别的事物,来抒发自己的情感。 冰心体散文,是以行云流水的文字,说心中要说的话,倾诉自己的真情,满蕴着温柔,微带着忧愁,显出清丽的风致。所谓冰心“心中要说的话”,简言之即是“爱的哲学”,宣扬童心、母爱、大自然。【预习自测】1.文章题目是“霞”,全文都是描写霞吗?不是的话,那文章究竟写了哪些内容? 2.作者是如何由霞进而谈及自己对生命的思考与感悟的呢? 3.请你提出一两个预习中遇到的问题。 第 10 课《霞》第一课时【课堂探究】 1、“但我直到几十年后,才体会到云彩更多,霞光才愈美丽。”“云彩更多,霞光才愈美丽”这样一种自然美,作者为什么要“直到几十年后,才体会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