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蔡记 台湾蔡志忠先生所作漫画,近来风靡大陆。已出《庄子说》、《禅说》、《六祖坛经》三种,未及一年,已有读者来信五百余封,反映了赞同的看法。文人学士,亦有喜读蔡作的。兹为向读书界提供信息,特编《读蔡记》专辑,请几位作家、学者、编辑,谈谈看法。 这种笔谈,今后当经常组织。希望出版社和读者提示题材。来信可寄《读书》编辑部或其中任何个人。本刊迄无人事变动,欢迎惠示。 举重若轻 中国人的思维,自有特点。近年我觉出来这么一条:举重若轻。 说是觉出来,那是没有研究,属直觉一类。 多半从读一些“文论”——洋的,中的,仿洋的,老古板的……不免发生些新词儿叫做“撞击”的时候,直觉就直着也横着出来了。 好比两千年前,老祖宗说下“虚实”两个字。那时候还没有小说不小说这么个东西,到了现在却拿来说小说身上的事,不但能说到头皮,还能说到骨子里。比如具体手法上的虚写实写,虽多半是皮面上的技术处理,交代清楚也费口舌,用上虚实两字多简约。进一层到了布局谋篇,更有虚实,虚到空白,实到充满。再如生活和艺术,生活的真实啦,艺术的虚构啦,源啦流啦,这就“理论”起来了。一直深入到灵魂那里,对人生对审美的“总体观照”,也还是以虚实道之,如同阴阳太极,用来说那“云深不知处”。 比较洋的和仿洋的文论,不论哪个层次,都会弄到文艺话儿不够使的,到数学物理那里借生。 虚实两个字,用在文论里还是小事,兵书上医书上,治国平天下的书上,都用来那才叫“一字千金”,或“一语道破。” 文艺应有魅力,魅力怪奥秘的,奥秘到底是什么?中国人说到“气”上去,叫做文气。这文气的气,和目前风行全国的气功的气,是一个气字。气功又和特异功能扯在一起,进入了尚未开发的领域。 洋的仿洋的文论来研究奥秘,名堂就多了。有洋洋十万言,总归成图表,上有方块长方块许多,块块皆有字,块与块间,皆以横线直线或曲线相勾联。 把奥秘画清楚了没有?若画得清楚,怎么会是奥秘呢?是不是画出了通向奥秘的道路?滴沥嘟噜,难免这儿堵塞,那儿“叉”住了。可也让人开开眼界。 中国人的一个“气”字也太轻松,也说不清。再加一个字:“气韵”。还是不清楚。再加两个字:“气韵生动”。中国人说到这里,再不多说,以为说到头了。余下或多或少,各人自己体会。俗云:师傅领进门,修行靠个人。其实连这个“门”,也是有影无形,说都说不具体,别想画得出来。 土洋都是不可说不能画,比较起来,我觉着中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