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光洲:有良知所以才勇敢 良知是天赋的道德,道德靠后天的修养 在“三鹿”奶粉事件中,简光洲是第一位在报道中对“三鹿”点名的记者,他的一篇《甘肃 14 名婴儿同患肾病疑因喝三鹿奶粉所致》的点名报道,引来前所未有的质量问责风暴。简光洲因此被许多人视为中国新闻界的良心,认为他应该获得普利策新闻奖以示表扬。可以说,简光洲这个名字,在“三鹿”奶粉事件后成为一个符号,代表着良知与勇气。 1973 年,简光洲出生于九江的一个农民家庭,由于家境贫寒,哥哥无奈辍学,简光洲身上寄托着全家人的希望。忠厚和善的父母饱经世态炎凉,他们对简光洲兄弟最大的教诲就是做人要有良心,他们说,有良知的人活得舒坦。 背负家庭重望的简光洲高中毕业后如愿被师范大学录取,成为中文系的学生大学时期,简光洲常常被报纸中针砭时弊的文章所撼动,更为饱含忧患意识的报道所激励,由此萌生了做一名记者的理想。2000 年,简光洲成为南昌大学新闻专业的硕士生。 2002 年底,简光洲被上海文汇新民联合报业集团聘用,成为东方早报的第一批记者。由于工作勤恳,简光洲很快成为中国新闻部的骨干记者,不久被调到任务更重的特稿部。虽然顶着“无冕之王”的桂冠,简光洲的薪水却是一般。很多老同学和已经离开记者岗位的旧同事经商发家,要拉他“下海”,他说做记者最过瘾;不少记者削尖了脑袋要去有油水可揩的财经新闻部,他对此却从不开窍,只是热衷于“吃苦”,乐颠颠地为那些生活在社会底层的人说话。 一位从 70 多岁开始拉三轮车挣钱支教的老人,20 多年来没有给儿女留一分钱,而是用所有攒下来的钱资助贫穷的孩子上学,简光洲从上海跑到天津连续采访多日,写稿的时候泪流满面。简光洲组织并参与了东方早报“雪域童年”支教活动,劳心劳力却多年如一日。在云南德钦县茨中小学支教时,他每天陪着孩子们吃没有菜的硬米饭,每次他的眼泪和着饭咽下,稿子见报后,捐款来了,学生被认养了,他又哭了。南通智障女童子宫被割,简光洲三番五次去当地采访,看到那些残障的孩子,他心如刀绞,他对朋友说,真恨不能长出一对翅膀,可以把那么多弱势的人保护起来。 所以,简光洲注意到问题奶粉并打算深究下去,是再自然不过的事情。但是当他提交采访计划时,很多人觉得没必要做这个新闻。“中国这么多小孩在吃奶粉,那么多穷困的父母为了孩子的营养节衣缩食,最后孩子却因为奶粉而遭受痛苦甚至失去性命,这样的事情怎么不重要?”简光洲下定决心要追踪报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