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文,有你也有我 如果读武侠小说,侦探小说,相信很多人会读到忘我的境界。那只是情节的掠过,没有心灵的参与。若是拿来休闲放松还是很好的。对中学生而言,教材里的课文还是需要调动自己的情感,体验,在别人的故事里,流自己的眼泪,才是真正的阅读。胡适的《我的母亲》是一篇很好的能调动学生自我体验的教材。这篇课文是作者中年时对自己人生历程的一段回顾,写了自己童年至少年时代在母亲的严格要求和深情关爱下成长的几件事。为什么这篇课文很适合调动学生的情感体验呢? 母亲是孩子的第一位老师。写母亲的作品每册教材里都出现过,但这个单元还设置了一次综合性学习----《献给母亲的歌》,上好本文可为综合性学习做个很好的铺垫,甚至可以将这次综合性学习和本文揉在一起上。提起母亲,学生都会觉得有话题,而且,综合性学习给学生提示了很多话题,能帮助学生打开思维。 本文是一篇自传, 胡适本人也是极内敛的人,语言质朴,真切。内容理解,情节的梳理对学生来说,不是一件难事。看一位渊博的学者真挚的谈起童年往事,谈到母亲的教育真切的人,真切的事,真切的情感应该容易激起学生的共鸣。 但 一节语文课,倘若蜻蜓点水,走马观花,是难以拨动学生心弦的。学生难以理解作者看似平淡的语言下内心涌动的炽热的情感暗流,并由此产生情感的共鸣,想到自己的母亲,学会感受母爱,铭记母爱,唤醒心灵深处最淳朴的情感,激起感恩之心,这是本文的难点。苦难往往可以激发情感的极端,要么残酷的现实如龟裂的土地,迅速吸走情感的水分,要么患难见真情,愈是苦难,愈能激发人性中最美的情感,真正的美德,往往不是来自喜剧,而是来自悲剧。现在的孩子,生活条件太优越,情感处在中立点上,似懂非懂。本文的教学,就是唤醒并激发学生热爱母亲感恩亲情的情感体验。 (一)语文,有你 文本,是一切情感体验的源头。一段段文字,就是一个个鲜活的面容,一幕幕感人的情景,一份份真挚的情感,我们要培养学生把作品当做知心朋友的习惯和能力。一篇作品就像一只清晨停在我们窗台的蝴蝶,在晨曦中,在清风中,带着惊喜和心动,细细的端详欣赏它的魅力和活力。 1 觅你的行踪 读文章,要学会迅速抓住文章中提纲挈领的语言,这些句子往往是作者布局谋篇的立足点,这个点要站得稳,看得远。本文第四段就有这样一个句子“在这一点上,我的恩师就是我的慈母”,第六段“她是慈母兼任严父”,第七段“这是我的严师,我的慈母”。全文就是围绕着“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