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脑桌面
添加小米粒文库到电脑桌面
安装后可以在桌面快捷访问

高中语文《中国现代散文选读•面对苦难》素材粤教版选修

高中语文《中国现代散文选读•面对苦难》素材粤教版选修_第1页
1/10
高中语文《中国现代散文选读•面对苦难》素材粤教版选修_第2页
2/10
高中语文《中国现代散文选读•面对苦难》素材粤教版选修_第3页
3/10
广东教育版语文选修《中国现代散文选读·面对苦难》参考资料一、作者简介。周国平,男,1945 年生于上海。中国社会科学院哲学研究所研究员。曾就读于上海市紫金小学、上海中学。1967 年于北京大学哲学系毕业后到湖南农场劳动一年半,然后分配到广西资源县工作。1978 年考进中国社会科学学院研究生院哲学系,先后获哲学硕士、博士学位 。1981 年毕业,进中国社会科学院哲学研究所工作至今。周国平既是一个学者,也是一个散文家。他出版过著作二十余种。著译过《尼采:在世纪的转折点上》、《尼采与形而上学》、《悲剧的诞生——尼采美学文选》、《人与永恒》、《尼采诗集》、《偶像的黄昏》等哲学著译。除了哲学著作和翻译,周国平还写作了大量的散文随笔,并产生了广泛的影响。他的散文著作主要有: 《守望的距离》、《灵魂只能独行》、《风中的纸屑》、《妞妞——一个父亲的札记》、《周国平文集》等。周国平的散文随笔充满了人生的智慧和哲学的魅力,融理性和激情于一体,笔调清新自然,内涵睿智深刻,多年来深受读者喜爱。二、词语:凸(tū)现 沉溺(nì) 厄运 词解:自暴自弃:自己甘心落后,不求上进。萎靡不振:精神不振,意志消沉。反目为仇:由和睦变为不和睦,翻脸。三、课文研讨。《面对苦难》是一篇富于精神性的哲理散文。文章分为三部分,分别以三个小标题标出。它的特点不是追求分析论证的层层相扣,而是采用诗一般跳跃的思维,充满哲理意味的句子,以及具象性的阐发来直接点明思考的主题。(一)释题:题目是论点(议论中的确定意见以及论证这一意见的理由),还是论题(真实性需要证明的命题),还是论述范围?——论题。(二)读第一部分,思考下列问题: 1、作者是如何解释“苦难”的含义的?“苦难”具有什么特点?——所谓苦难,是指那种造成了巨大痛苦的事件和境遇。它包括——① 个人不能拒绝的天灾人祸② 个人在社会生活中的重大挫折③ 死亡。特点是具有必然性和普遍性。2、为什么说每个人都应有面对苦难的心理准备?——①“总有一天我们的列车会突然翻出轨道。”(比喻)②“天有不测风云”,“人有旦夕祸福”,任何人不可心存侥幸。(引用古语)③ 综观人生,人人都会遭受不同程度的苦难,世上并无绝对的幸运儿。所以每个人都应有面对苦难的心理准备。3、作者如何解释幸福与灾祸的关系?提示:一方面,幸福的反面是灾祸,灾祸绝无幸福可言。另一方面,当我们从一个灾祸中脱身出来的时候,我们差不多是幸...

1、当您付费下载文档后,您只拥有了使用权限,并不意味着购买了版权,文档只能用于自身使用,不得用于其他商业用途(如 [转卖]进行直接盈利或[编辑后售卖]进行间接盈利)。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
3、如文档内容存在违规,或者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等,请点击“违规举报”。

碎片内容

高中语文《中国现代散文选读•面对苦难》素材粤教版选修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

确认删除?
VIP
微信客服
  • 扫码咨询
会员Q群
  • 会员专属群点击这里加入QQ群
客服邮箱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