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件名称:药品验收和保管制度文件编号:YSGL03001-7-1起草人:审核人:批准人:起草日期:2012-1-10审核日期:2012-1-11批准日期:2012-1-12生效日期:2012-1-12分发部门:医务科、药剂科目的:规范药品验收、保管工作。范围:适用于本院药品验收和保管工作的管理责任人:药品验收和保管人员内容:1.购进药品应当逐批验收,并建立真实、完整的药品验收记录。接受捐赠药品、从其他医疗机构调入急救药品也应当遵守验收规定。2.药品入库时,药库保管员应对照药品采购计划、进货单和有效凭证,认真核对并建立验收记录,内容应当包括药品名称、剂型、规格、数量、生产厂家、生产批号、生产日期、有效期、批准文号、供货企业、价格、购进日期、验收日期、验收结论等;除核对上述内容外,尚应检查内外包装有无破损、外观有无异常;有无产品合格证、产品批检验报告。所有项目符合要求,方能放行入库。3.验收记录必须保存至超过药品有效期1年,但不得少于3年。4.验收合格后,应及时将进货单据等,整理签字,交账目管理员登记入账,打印出药品“入库凭证”。保管员将“入库凭证”和随货的“产品合格证”、“产品检验报告”一起归档保存以备查。5.药品入库后,应及时归类入位。药品摆放时应将药品标签或标有药品名称的一面朝外。6.药品保管员应经常检查药品效期,配备药品有效期管理标识,对有效期低于3个月的药品有警示措施。药品发放应当遵循“近效期先出”的原则7.药房、药库应配备相应的药橱、药柜和地架,以及能满足药品存储要求的温湿度调控设施和防尘、防污染、防虫鼠等设备。药库设常温库(0℃~30℃)、阴凉库(20℃以下)、冷库(2-10℃),相对湿度应保持在45-75%之间。8.储存药品应当按照药品属性和类别分库、分区、分垛存放,并实行色标管理(合格区为绿色、待验区和退货区为黄色、不合格区为红色)。药品按批号存放,与非药品分开;中药饮片、中成药、化学药品分别储存、分类存放;易串味药品单独密闭存放;过期、变质、被污染等药品应当放置在不合格库(区)。药品与地面、墙壁、顶棚、散热器之间应有相应的间距或隔离措施,堆垛之间应有一定的距离,垛位与地面的距离应不小于10厘米,与墙、屋顶(梁)的距离应不小于30厘米,并有明确的标识。9.药品养护人员应定期对储存药品进行检查和养护,保持药品库内,干净整洁,定期通风,并采取必要的控温、防潮、避光、通风、防火、防虫、防鼠、防污染等措施;监测并每天对储存区域的进行温湿度检查,上、下午各记录一次,当温湿度超过规定范围时,应及时采取调控措施,并作相应记录。储存设施设备定期维护,发现异常及时处理,并建立相应的养护档案。10.特殊药品的保管、使用应严格按照相关规定认真执行。在药品保管上实行“五专”即:专人、专柜(库)、专账、专册、专用处方。11.应定期盘点库存、核对药品账目,发现问题应及时报告,查出原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