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虞美人》中采用了哪些表达技巧?请具体分析。参考答案:对比手法:将“雕栏玉砌”和“朱颜”(另一说“朱颜”是指作者自已的容颜)对比着写,写出了物是人非未语泪先流的凄怆。 衬托手法:“春花秋月”是多美好,作者却盼“何时了”,以美景来衬囚牢之情;“东风”就是春风,春风又来,春天又到,却反衬“不堪回首”的嗟叹;以“雕栏玉砌应犹在”来反衬“只是朱颜改”。 虚实手法:“春花秋月何时了?”是实景; “往事知多少”由实入虚,表明作者已沉入对往事的回忆之中,含有韶光易逝的感慨;“小楼昨夜又东风”是实写,而“故国不堪回首”实中有虚虚中有实,作者又沉入对往事的回忆中了。“雕栏玉砌应犹在,只是朱颜改”是虚写,这是想象中的“故国”图景,颇有故国凄凉、物是人非之感。最后一句从客观存在的角度看,“愁”实,“春水”是虚,若从视觉角度,则“春水”为实,“愁”为虚。 比喻修辞:“一江春水向东流”,是以水喻愁的名句,含蓄地显示出愁思的长流不断,无穷无尽。将愁思写得既形象化,又抽象化:化虚“愁”为实“春水”,而又不言是何“愁”,这就将个人之“愁”抽象为人类共同的体现,从而获得更为辽阔的共鸣——这样人们就很容易从中取得某种心灵上的呼应,并借用它来抒发自已类似的情感。因为人们的愁思虽然内涵各异,却都可以具有“恰似一江春水向东流”那样的外部形态。2. 《雨霖铃》写别离之情,始终与写景交织,且有白描而传神,具体表现在什么地方? 参考答案:寒蝉雨歇,效个送别,不仅捕捉了晚秋景物特色,写出所见、所闻、所感,而且酿造出足以触动离情别绪的气氛和情调。试想:在树上寒蝉凄惨的叫声里,在暮色苍茫而又冷清的悬象中,送别时面对长亭,该是多么动人愁思的境办。就在此时,阵阵骤雨,刚刚停歇,心上人作彼此就在天各一方,这时节,动人愁思将如何抒发出来呢“ 3. 《雨霖铃》中烟波暮霭,写船开时的景,千里烟波,愁云弥漫,遥望远天,暮霭沉沉,这又是怎样一种令人肝肠寸断的情景呢? 参考答案:晓风残月,设想酒醒后岸边之景。这里,“晓风残月”更是依依惜别之情。作者组合了最能触动离愁的景物入词,酿造意境,增添了抒情色彩,渲染了浓烈的气氛,更能展现出微妙的心理活动,挑动读者的心弦。试想,今夜酒醒之时,不见心上之人,只对着岸上的杨柳,晓风轻拂,残月如钩,这情景该是多么令人伤情?无怪有人以此句来代表柳词,就在于它集中了足以触动离愁的意象来淋漓尽致地表现这种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