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学院校创新创业教育思考 加强医学院校创新创业教育的必要性 随着人类社会的进展和进步,健康产业必将成为世界各国国民经济的重要支柱产业,社会对健康产业的需求将会日益增长,各国对健康产业的投入也会加大,呈现“井喷式”进展。然而据调查,尽管当下医学生的就业压力较大,但依旧保守的就业心理仍使得大多数医学生对日益凸显的社会需求和国家政策缺乏了解,创新意识不强,创业热情不足,还没有做好应对未来就业形势变化、提前规划就业创业方向的准备。 无论是医学领域的应用技术创新还是临床技术改进,抑或是推动医学转化等,医院和医生都将是未来医学创新的真正主体与主力军,是推动健康中国建设的关键生产力。医学院校是医学相关人才培育的主阵地,承担着为国家培育和输送大量创新型卓越医学人才的重要任务,必须尽快站在建设创新型国家的战略高度来认识创新型医学人才的培育问题。专业教育是医学院校传授医学生相关专业知识、培育相关专业技能和技术素养的主要途径,而创新创业教育作为一门交叉学科,集合了教育学、心理学、哲学、经济学等多种学科,它与专业教育的互相渗透与融合,将给医学生提供多元化的实践机会,让医学生在实践中不断验证自己的想法,从实践中发现问题并解决问题,在自主学习、沟通沟通、团队合作、信息处理中夯实全面进展的宽厚基础,提升临床综合能力和科研潜力,从而激发创新思维,拓展国际视野。加强医学院校的创新创业教育是新形势下医学生专业教育和综合素养能力提升的大融合,有助于引导医学生更好地利用专业优势开展创新实践活动。 当下医学院校创新创业教育存在的瓶颈问题 医学院校要推动创新创业教育就要打破传统单一专业教育的人才培育模式,全程化、全方位、多角度地对创新创业教育进行科学规划和具体落实。这个过程需要教学、学生管理、就业等诸多部门组织协同、配合实施,将创新创业教育引入专业教育培育的各个环节。但部分医学院校对创新创业教育理念的理解还不够深化,对创新创业教育与专业教育融合的决心和信心还不足、推动力度不够。医学院校由于专业理论系统性强、课程设置传统固化、学科交叉少,创新创业教育未能有效融入专业教育,仍游离于人才培育方案之外,相对割裂、独立运行。不少医学院校实质上仍将创新创业教育视作专业课程教学以外的拓展项目,主要依托第二课堂,实践活动参加仅局限于少数人。创新创业教育与医学专业领域缺乏知识的共享与融合,缺乏课程体系的共同开发与实践,这直接导致了医学院校创新创业教育专业性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