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課程設計背景理念架構圖:二、課程編排說明:低年級的體育課程本應以動作教育(movementeducation)的概念為軸,依循動作發展的概念為指導原則,使學生在配合身心發展的情況之下,培養身體活動的基本技能。本教學計劃體育課程的安排設計是延續一年級課程並參酌上學期學期成效而成具有延續性的課程計劃,其旨領域內健康與體育統整課程健康健康課程:知識學習內化之健康行為實踐體育課程:動作教育動作發展穩定性動作技能非移動性動作技能移動性動作技能操作性動作技能基本動作能力在配合兒童身心發展及兒童的能力、興趣、經驗與需要,安排適當的教材。而教材編排,依據前三學期學生學習情況由前後取得聯繫而成一貫的系統,其中以發展學生非移動性動作技能(nonlocomotormovementskills)、穩定性動作技能(stabilitymovementskills)為主並輔以較少數的移動性動作技能(locomotormovementskills)及遊戲性操作性動作技能(manipulationmovementskills)使能循序漸進並期許能和未來課程進行銜接以發展出聯結動作(movementphrases)最終得以發展特殊動作技能(specializedmovementskills)。而課程的設計以樂趣化、遊戲化、同儕團體競爭及學生全體參與並提高活動時間為手段,並以兒童活動興趣啟發與各種基礎運動能力如平衡、肢體伸展、肢體原地屈、扭、轉、跑、跳、跨、簡易運動器材操作的培養為主要目標;而評量時,著重兒童課中活動參與與團體紀律遵守的情意考核為主,輔以微量的技能評量,但技能評量則摒除技能優劣為考察之依歸,改以學生進步率、活動參與情況、活動專心投入情況及動作正確性為主要依據;而健康教育部分除基本認知知識教授之外,主要以健康行為實踐為主軸從人際關係與與他人互動開始,了解自己與周遭他人的人際與互動關係,並從課程中認識自己、接納自己、接受他人;並了解自己在社區與大自然環境中的角色,社區、大自然與自己的關係、自然環境資源的重要性,在自然環境之下保護自己與愛護自然資源,並養成良好的生活習慣。課程的最終目地是學生從活動中獲得健康,將健康的認知知識在生活中實踐、體驗健康的生活方式。課程實施方式則依課程目標的達成採健體分科教學或合科統整教學方式進行。三、本學期學習目標:1.養成尊重自己生命與愛護自然的觀念,豐富健康的生活內涵與實踐動態生活方式。2.充實健康生活的知識、態度與行為實踐的技能。3.發展動作技能概念與學習動作技能,並由活動中提升身體適能。4.瞭解自我、培養與他人互動的能力並增進人際關係建立與互動的能力。5.培養擬定健康與體育策略與實踐的能力。6.培養運用健康與體育的資訊、產品和服務的能力。7.培養營造健康生活社區與健康環境的責任感和能力。8.培養擬定健康生活習慣與實踐體育生活策略的能力。9.知道營養及水分補充對身體健康的重要性。10.透過情境教學及身體活動,鼓勵學生自我悅納,肯定自己,喜歡別人與他人建立良好人際關係。11.介紹準備運動的功能,並教導學生運動傷害的預防及處理的正確觀念。12.學會各項遊戲與運動設備使用的正確方法,並鼓勵兒童積極參與團體活動。13.培養兒童專注能力,遵守團體紀律,並鼓勵兒童多嘗試各種活動方式。14.體驗感官和身體的功能並學會簡單的身體伸展、展現及控制動作。15.從遊戲活動中加強跑、跳、平衡能力的養成並學會簡單的敏捷及協調動作。16.從遊戲中模仿、探索、伸展身體活動並嘗試操作各種器械、球具,並進一步養成健康的生活的習慣。17.培養神經協調、動靜態平衡等基本動作技能能力。18.學生能在團體遊戲進行中確實遵守簡易的運動規則並與同學互相合作達成小組或團隊目標。四、本學期課程內涵:教學期程(週)能力指標主題或單元活動內容節數使用教材評量方式備註一6-1-3展示能增進人際關係、團隊表現及社區意識的行為。6-1-4認識情緒的表達及正確的宣洩方式。【環境教育】1-2-1覺知環境與個人身心健康的關係。【兩性教育】1-1-2了解自我身心狀況。2-1-5願意了解不同性別者的各種意見。一、師生共同討論不受人歡迎的原因,以及如何做才能受人歡迎。二、師生共同討論與人相處的妙方1.告訴兒童平日與人相處時,應該留意自己的言行舉止。2.師生共同討論,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