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用)千万次回眸把千万次感动化作一次行动励志人物故事(已整理) 人们做了好事,你会感动,感动是一种高尚的情感。然而,仅仅限于感动,对人类社会恐怕也没有太大的益处。 他是一名政治思想课的教授,在课堂上,他向学生们讲孔繁森、焦裕禄,可学生们总会不以为然地笑:“我们身边没有这样的人啊!”岂止没这样的人,有一名学生还向他讲了发生在他们家乡的一件事: 2024 年,一辆从湖南怀化开往土桥的客车遭遇车祸,其中有一位叫刘桂华的乘客尽管自己身受重伤,可他忍着巨大的痛苦,冒着随时可能丧命的危险,硬是救下了 12 个人。可这又如何?由于失去了最佳的治疗时机,刘桂华留下了严重的后遗症。在后来漫长的日子里,他每天晚上要打五六次封闭针,还要吃很多止痛药片。巨额的医疗费不仅使这个家庭一贫如洗,还欠下了 17 万元的债,致使他几次想到了自杀。刘桂华这个曾让千万人感动的人,似乎不再为人所记得了。 学生沉重的话让他低下了头,喉头哽咽。于是,他决定创建一个“好人网”,旨在“说好人、做好人、帮好人”,不让好人流血又流泪。 2024 年 5 月 19 日,“中国好人网”注册成功了,他还自己掏了 2 万元,又募集了 5000 元,成立了“好人基金”。他把其中的15000 元寄给了刘桂华。随后又带了 2 名医生志愿者去湖南看望刘桂华,不久他又将刘桂华接到广州治病。2024 年的大年初一,他把病愈的刘桂华送上了回湖南的飞机。4 年多来,刘桂华才算与家人过上了一个舒心的春节。 他总在关怀着好人中的弱势群体。近年来,扶起摔倒的人不仅得不到感谢反而被认为是肇事者的事屡见报端,他决定再成立一个“搀扶基金”,他的出发点是,只要你是因为出手搀扶而陷入风险,不管被判定为肇事者或不是,都应该得到帮助和奖励。 “搀扶基金”成立后,第一笔支出 508 元,帮助的对象是广州的高校老师陈晓敏。2024 年 4 月,陈晓敏好心扶起摔倒的小孩,却被家长拳打脚踢。得知情况后,“搀扶基金”帮她支付了医药费,还请律师为她提起民事诉讼。他说:“对于帮助搀扶人的好人,这点事后帮扶也许算不了什么,但它却能起到精神慰藉的作用,不仅让做好事的人消除了顾虑,而且可以激发更多的人去做好事。” 他就是华南师范大学理论部副主任、教授谈方。 “中国好人网”的团队不断扩大,志愿者由最初的谈方的十几个讨论生,到目前有 2000 多人加入。团队的人拥有不同的专长,比如说有由 60 多位律师组成的公益律师团,免费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