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英语探讨基于英语学科核心素养的初中英语阅读课的活动设计【摘要】紧跟英语课程改革的步伐,在英语教学中更多的教师有意识地开始倾向于学生综合素质的培养,英语学科核心素养也慢慢应运而生。笔者通过介绍英语学科核心素养的内涵及分析目前初中英语阅读教学活动中存在的现象,进而探讨如何基于英语学科核心素养所包含的四个维度来设计阅读活动,提高教学效率,体现育人价值。指出,设计注重学生语言能力培养的活动要兼顾语言知识和语言技能;设计注重学生学习能力培养的活动要突出重点;设计注重学生思维品质培养的活动要提高问题的质量;设计注重学生文化意识培养的活动要侧重文化的对比。同时,号召广大英语教师多深入学习英语学科核心素养的内涵,努力设计出高质量的英语阅读教学活动,让更多的学生能通过英语阅读这一主要的语言输入方式受到更好的培养和发展。【关键词】英语学科核心素养;初中英语;阅读活动设计一、理论依据(一)英语学科核心素养的内涵我国教育部于2014年3月印发的《关于全面深化课程改革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意见》中,首次提出了“核心素养(KeyCompetences)”这一概念。英语学科核心素养是核心素养在英语学科上的具体表现,是学生学习英语之后具备的与英语学科特点相关的关键能力与必备品格,充分展现出英语学科的育人价值。随着初中英语课程改革的不断推进,课程目标从培养学生的综合语言运用能力向倡导提高学生“英语学科核心素养”转变,且教学任务也逐渐围绕着“立德树人”和“学科核心素养”展开。王蔷(2015)认为,英语学科核心素养涵盖四个维度:语言能力、学习能力、思维品质和文化意识。程晓堂、赵思奇(2016)对这四个方面的内涵做了详细介绍,他们认为语言能力,即语言运用能力,主要是在社会情境中借助听、说、读、写等方式理解和表达的能力。语言能力涵盖的范围很广,包括语言知识、语言技能、思维层次、语篇的人际意义和语用的社会情境意义。学习能力,主要包括学生适应学习活动、采用学习方法、运用学习策略、完成学习任务、获得学习知识、积累学习经验的能力。思维品质,实质是个体思维的特征,反映了不同个体智力或思维水平的差异。它主要指学生的思维辨析能力,包括概括分析、推理、判断、归纳、表达等多方面的用英语进行多元思维的能力。文化意识,其核心是民族文化在起源和传承过程中逐步形成的思维模式和价值取向,指学生通过了解、比较和分析英语语篇反映的文化传统和社会文化现象,形成自己的文化立场与态度、文化认同感和文化鉴别能力。(二)初中英语阅读教学活动现状分析在英语课程改革的号召下,一些新的理念也在广大英语教师心中慢慢萌发,大大促进了英语教师教学水平的提高。在新形势下,英语教师们已意识到纯粹运用自下而上阅读模式(bottom-up)和自上而下阅读模式(top-down)的弊端。长期采用自下而上阅读教学模式会导致学生过度的依赖单词和语法,面对生词多、语法复杂的阅读文本易产生畏惧心理,失去阅读的兴趣。而长期采用自下而上阅读教学模式,过分强调图式结构中的语篇知识,会导致学生只停留在单纯地对文本内容的理解而忽视对英语基础知识的积累。多数教师开始采用将两种阅读教学模式同时运用或交替运用即采用交互阅读模式(interactive)。这种教学模式更具有优势,对学生的要求也更高。但同时也暴露出了一些问题:教师过多的关注教法,一定程度上忽视了学生的学;呈现出模式化、表层化或程式化的课堂教学;忽视对主题意义的深入探究和对学生情感态度价值观的切实培养等。随着英语学科核心素养理念的提出,它给英语教师在英语阅读教学方面提供了新的指引。英语阅读在培养初中生语言能力、学习能力、思维品质和文化意识这四个方面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甚至影响学生的终身发展。下面,笔者将从英语核心素养的四个方面入手,探讨如何合理设计初中英语阅读活动。二、基于英语学科核心素养的初中英语阅读活动设计(一)设计注重学生语言能力培养的活动要兼顾语言知识和语言技能学习英语并非只是简单地掌握词汇和语法,能在日常生活中灵活地运用英语才是其最终目的。这也正是我们要培养学生语言能力的目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