楞次定律的案例分析(海师附中物理组 张艳秋 海口 571158) 2008 年 3 月,我上了一节课,内容是人教版高二物理(必修)“楞次定律------感应电流的方向”。在这节课中,我尝试着引导学生分组进行探究性实验,取得了很好的效果。一、 实验引入,激发学生的研究兴趣:师:请同学们注意观察(见图 1),当条形磁铁插入螺线管和从螺线管中拔出时,在这两个过程中电流表的指针是否发生偏转,并解释偏转的原因。生:指针发生了偏转,因为闭合线圈的磁通量发生了变化。师:在刚才的实验中,我们看到电流表的指针有时向左偏,有时向右偏。这表明什么?生:在不同的情况下,感应电流的方向是不同的。师:那么,如何来判断感应电流的方向,这就是我们这节课所要研究的问题:感应电流的方向-----楞次定律。这一环节通过实验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引导学生发现问题,激起学生的探究欲望,真正体现了学生是科学学习的主体。二、 学生提出猜想:师:感应电流的方向可能与哪些因素有关?请同学们以图 1 的实验为基础,大胆地进行推测。生 1:可能和磁极的运动情况有关;生 2:可能和磁场的方向有关;生 3:可能和磁通量的变化情况有关;教师可把学生提到的因素记录在黑板上,制成表格 1 的形式。用心 爱心 专心磁铁运动情况N 极向下N 极向上S 极向下S 极向上原磁感线的方向磁通量变化电流计偏转 这个过程是学生思维极其活跃的,它容易突破传统思维的框框,并时而迸发出创造思维的火花。牛顿说:“没有大胆的猜想,就不会有伟大的发现。”学生对未知领域产生好奇并急欲获得正确的认识,将会产生强烈的求知欲望和饱满的学习热情,这种非智力因素的情感作用,将反过来促进思维的活力和思维的定向能力。传统的课堂教学缺乏猜想,使得教学过程变成非常简单的知识输入过程,能力的发展和科学素质的培养无处落实。三、学生分组实验研究:实验 1:观察线圈的绕线方向实验 2:用旧电池确定电流表的指针偏转方向和电流方向的关系;实验 3:探究磁通量的变化和感应电流方向的关系,收集实验数据,填写表格 1表格 1:用心 爱心 专心在学生实验过程中,教师在教室里四处走动,与各小组进行交流,倾听学生的问题和想法,不时评价他们的探究进程并确定适合学生学习的下一步计划。分组实验论证,学生是带着急于知道猜想是否正确的心态去探究的,就会以严谨、认真、科学的态度去实验,不断发现问题、解决问题,活跃了思维,培养了学生正确的学习态度和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