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十八章第七节?骨折治疗原则 P637教学目标:说出骨折的治疗原则,复位、固定、康复治疗。教学重点:复位标准,解剖复位及功能复位的定义;骨折的固定方法,外固定及内固定的方法,康复治疗早期、中期、晚期阶段的阐述。教学难点:解剖及功能复位具体内容。课时安排:2 个课时教学方法:—法。以课堂授课为主,辅助图片演示,结合实际临床病例讨论。学习方法:自主、合作、探究教学过程:复习:上节课我们讲述了影响骨折愈合的因素及骨折的急救方法,影响愈合因素包括:全身因素(年龄及健康状况)局部因素(骨折的类型,骨折部位的血液供应,软组织损伤程度,软组织嵌入,局部感染)治疗方法的因素(反复多次手法复位,术中影响血运,过多清除骨折碎骨片,以及不恰当锻炼等等)骨折急救的原则,抢救休克,包扎伤口,妥善固定,迅速转移。导入:为了减少骨折不愈合的不良因素,使我们的患者能够尽早康复,减少各种并发症的发生,这节课给大家讲述骨折的治疗原则。新课:第七节?骨折的治疗原则骨折治疗有三大原则复位、固定、康复治疗。一、骨折的复位(一)解剖复位是指骨折端通过复位,恢复了正常的解剖关系,对位对线完全良好称为解剖复位。(二)功能复位经复位后,两骨折端虽然未恢复至正常的解剖关系,但在骨折愈合后对肢体功能无明显影响者,称功能复位。每一部位复位要求不同:①旋转移位、分离移位必须完全矫正②缩短移位成人下肢不超过 1cm,儿童无骨骺损伤不超过 2cm③成角移位:与关节活动方向一致的成角移位可通过骨痂改造内自行矫正,而与关节活动方向垂直的必须完全复位,否则易出现创伤性关节炎。上肢骨折,肱骨干骨折稍有畸形对功能影响不大,而前臂双骨折则应完全解剖复位,否则影响前臂旋转功能④长骨干横形骨折,骨折端对位至少达 1/3,干骺端骨折至少应对位 3/4二.复位方法1. 手法复位又称闭合复位应用手法使骨折复位称为手法复位操作时手法必须轻柔,并争取一次成功。粗暴多次复位影响骨折愈合,可能引起并发症,因此不能因为追求解剖复位而进行多次复位。2. 切开复位手术切开骨折部位软组织,暴露骨折端,直视下复位。切开复位的指征:骨折端有肌肉肌腱等软组织嵌入,关节内骨折,手法复位不能达到功能复位,骨折并发血管神经损伤需要修复血管神经,多发骨折便于护理预防并发症,不稳定骨折。切开复位优缺点:优点:可达到解剖复位,坚强内固定,可使病人早期下床活动,减少肌肉萎缩及关节僵硬,方便护理减少并发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