卫生经济政策体系基本思路与对策[摘要]系统分析了新时代我国卫生经济政策体系面临的政治、社会、经济和组织制度等方面的环境因素,基于体系框架和制度结构理论,提出完善新时代我国卫生经济政策体系的基本思路,并从规划与资源配置、财政、价格、医保、薪酬、金融与保险、内部运营等方面提出具体的对策建议。[关键词]卫生经济政策体系;制度结构理论党的“十九大”报告明确提出实施“健康中国”战略,持续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全面建立中国特色基本医疗卫生制度、医疗保障制度和优质高效的医疗卫生服务体系[1]。长期以来,我国卫生经济政策体系碎片化现象比较突出,存在政策之间协同配合不足或效果不显著等问题。根据推动卫生健康行业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现实需要,亟需深化讨论卫生经济政策体系的进展方向和进展目标,探究构建和完善“系统协调、灵活有序”的新时代卫生经济政策体系的基本思路和具体对策。1 新时代卫生经济政策体系的目标党的十九届四中全会明确了坚持和完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推动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总体目标,具体到卫生健康领域,其核心便是构建更加成熟的卫生健康制度体系,强化提高人民健康水平的制度保障。其中,建立完善的卫生经济政策体系是促进卫生健康领域治理能力现代化的重要内容。因此,卫生经济政策体系的构建与完善要以推动我国卫生健康事业的进展为目的,各项政策的制定都要紧紧围绕“以人民健康为中心”的最高目标,提高卫生健康服务能力,为人民群众提供公平可及、系统连续和优质高效的卫生健康服务。1.1 卫生经济政策体系应有利于维护公益性。卫生经济政策体系通过弥补卫生健康事业“市场失灵”和“市场不足”的问题,实现基本医疗卫生服务的公平可及,更好地提供基本医疗与公共卫生服务,并在服务提供过程中能够有效切断医务人员收入与不合理医疗服务之间的关系,从而确保在经济进展水平的适宜范围内,充分发挥卫生经济政策的联动和支撑保障作用,更好地保障人民群众获得公平可及、系统连续的健康服务。1.2 卫生经济政策体系应有利于调动积极性。建立高效的卫生经济政策体系需要建立政府和社会互动机制,充分发挥市场机制作用,通过资源配置、财政、价格、医保、收入分配和运行管理等方面政策,最大程度地扩大医疗卫生服务供给,提高效率,同时通过调整薪酬、福利、执业环境,充分调动医务人员的工作积极性,促进和支持基本医疗卫生制度的成熟进展,推动建立优质高效的医疗卫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