县卫生事业进展状况调查报告 县卫生事业进展状况调查报告 解放前,**县俗称:“小夷方”,是疫瘴流行之地。解放后党和政府十分关怀人民群众的身体健康,高度重视卫生工作,1951 年 1 月接管了仅有 3 人的**卫生院,从此**卫生事业蓬勃进展起来,1952 年设立县卫生科,1966 年改为卫生局,主抓全县卫生工作,1956 年成立了县卫生防疫站,1963 年成立了县妇幼保健院。在上世纪 50 年代建立了龙潭、平坡、脉地、太平四所乡镇卫生院,60 年代建立了富恒、顺濞(小村)、瓦厂、双涧(桃园)、鸡街五所卫生院,70 年代初又建立了上街、河西两所卫生院。到彝县成立之时,全县已基本建立了医疗卫生防疫框架,全县医疗卫生人员为防治流行病、地方病,保障人民身体健康作出了贡献。1982 年县人民医院被评为全国卫生先进单位,1984 年漾濞被卫生部评为基本消灭血吸虫病先进县,得到中央血防办公室的表彰。 1985 年,全县卫生机构 15 个,其中:局机关 1 个,县级3 个,乡镇卫生院 11 个,全县卫生业务总收入 67.5 万元,房屋65.9 万元,设备 47.6 万元,床位 214 张,人员 237 人。乡镇卫生院普遍存在医疗设备不多,房屋简陋,主要靠听诊器、血压计、体温计老三件看病,难以满足人民群众健康的需要。 **彝族自治县成立以来的二十年,是卫生工作最快的二十年。在这二十年里历届县委政府始终把卫生工作摆在重要位置,立足进展,深化改革,狠抓卫生工作,使卫生事业又上了一个新台 阶 。 县 人 民 医 院 不 断 壮 大 , 进 展 迅 速 , 现 占 地 面 积11906.89m2,建筑面积 9489m2,业务用房面积 5827m2,尤其是总投资 300 多万元的国债项目,住院大楼竣工投入使用,提升了综合医院的服务水平。楼内有电梯、呼叫系统、护士站、病房电话等设施。设有普通病房、标准间、温馨病房、多数病房面对面,具有良好的自然通风和采光,庭院经多年的绿化,院内绿树成荫,一年四季均有不同的鲜花盛开,优良的环境、优质的服务,使来诊的病员倍感亲切、温馨。医院现核定床位 110 张,有一支高级职称 5 人,中级职称 32 人,初级职称 57 人的高素养的医疗队伍,设有全面诊疗的十七个科室,配备先进的医疗设备,既能治疗常见病、多发病,还能治疗疑难杂症,一直保持着外科强项。现能开展:脊柱外科、整形外科、口腔正畸、断指再植,门脉高压断流、脱落细胞学检查、微波治疗扁桃体炎、白内障摘除、胃大部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