县域金融生态环境影响探究论文摘要:一个地区经济水平是影响当地金融生态环境的重要因素之一。金融生态环境的好坏,对一个地区金融业本身及当地经济进展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目前,由于中国农村金融制度缺陷,使县辖金融服务弱化,不利于县域经济可持续进展,更影响了县域金融生态环境建设。通过对 HB 市县域金融服务现状的调查,分析目前金融制度缺陷对县域金融生态环境的影响。关键词:金融制度缺陷;金融生态;县域一、金融制度缺陷导致资金供给结构性矛盾突出目前,由于农村金融制度安排缺陷,造成县域经济资金供给的结构性矛盾,金融服务被弱化,使县域经济得不到有效支持。(一)因制度因素农村金融供给主体减少,弱化了金融服务功能。2000 年以来,由于国有商业银行进行集约化经营,HB 市县辖金融机构网点逐年减少,使县辖金融机构服务功能减弱。调查统计,HB 市县辖金融机构网点由 2000 年的 183 个减少到 2024 年的 96 个,减少了 87个,减少了 47.5%。到 2024 年末,县辖国有商业银行网点只有 21个,仅占县辖金融机构网点的 21.8%,大多分布在县城和矿区。县域金融机构存款从 2024 年的 38.4 亿元增加到 2024 年的97.66 亿元,增加 59.26 亿元,增长了 154%,县辖金融机构贷款从2024 年的 19.46 亿元增加到 2024 年的 30.17 亿元,增加 10.71亿元,增长了 55.05%,增长较为缓慢,存差不断扩大,存差从 2024年的 18.94 亿元,上升到 2024 年的 67.49 亿元,存贷比逐年下降,存贷款比例已从 2024 年的 50.67%下降到 2024 年的 30.89%(见图 1)。由于农村金融网点迅速减少,使农村金融网点的覆盖率较低。调查统计,HB 市县辖金融机构网点覆盖率平均为 1/24.3平方公里,1/1.53 万人。图 1 淮北市县辖金融机构 2024—2024 年存款、贷款和存贷比变化图(二)因制度缺陷,导致农村经济进展中资金短缺与资金流失并存目前,农村资金供需矛盾较为突出。一方面资金需求旺盛,随着农村经济结构调整不断深化,农村经济进展的资金需求呈现刚性增长态势;另一方面资金外流严重,信贷流向、流量发生了新的变化。因此,农村经济对信贷资金需求量的刚性增加趋势与农村资金外流之间的矛盾较为突出。1.随着国有商业银行经营战略的转移,县辖金融机构信贷业务不断收缩,县级机构基本上成为上级机构的“储蓄所”,只吸收存款不发放贷款。县辖国有商业银行吸收存款通过上划流向优势行业和优势企业。调查统计,HB 市县辖国有商业银行上存资金逐年增加,尽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