X X X X 论 文题 目: 专 业 学 号 学 生 姓 名 指 导 教 师 论 文 完 成 日 期 20XX 年 XX 月 和谐社会与大学生感恩教育思考一、感恩教育存在不同程度缺失长期以来,中国有“水往下流”的传统,父母对儿女的爱最无私、最博大,且不求儿女有什么报答,使原来应为双向互动的父母与儿女之间的情感,成为仅是父母对儿女无悔付出的“单边行动”。而在一些学校,受“重教书轻育人、重智育轻德育”的影响,学校的感恩教育要么束之高阁,要么轻描淡写,鲜有成效。家庭忽视感恩教育,父母、祖辈对孩子只知道养育,没有重视孩子的感恩;学校的感恩教育停留在理性教育上,少了实践体验。古语云,仓廪实而知礼仪,衣食足而知荣辱。多年来,感恩教育更多地停留在字面上、课堂上、理论上,落实到社会、生活层面的较少。在社会飞速进展的今日,大学生群体受到了影响,一些大学生以自我为中心,对家长、老师的关怀无动于衷,漠视宝贵的亲情、友情,因此,感恩教育作为大学生思想道德教育重要组成部分是一个非常薄弱的环节。笔者在实际工作中接触到一些这样的大学生,他们依靠社会资助和国际助学贷款完成学业,但是有的人毕业后不能按时予以偿还;有的大学生甚至对学校催交学费等不满,这些实际情况充分说明在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今日,加强大学生的感恩教育刻不容缓。二、构建和谐社会背景下加强大学生的感恩教育势在必行构建和谐社会的关键在于,合理有序地法律规范和协调社会诸要素的关系,尤其要合理、有效地化解各种社会矛盾和冲突。这里就需要作为构建和谐社会的主要支撑点之一的道德资源和伦理法律规范等各种社会物质条件和文化精神资源的供应,学校教育应为和谐社会培育有着报恩之心的遵守社会伦理法律规范的人才。为此开展感恩教育成为必要,而且对构建和谐社会有着积极的推动作用。(一)感恩教育与构建和谐社会的本质相一致。我们建设的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应是民主法治、公平正义、诚信友爱、充满活力、安定有序、人与自然和谐相处并以人的全面进展和社会的全面进步为目标、为基础、为动力的社会,是社会大系统中各要素之间,以及与系统外的各因素之间,融洽匀称、配合得当、可控有序的良性运行状态。和谐社会主要体现在人与人之间的和谐、人与社会的和谐,以及人与自然的和谐三个方面。而感恩教育是对他人、社会和自然给予自己带来的恩惠和方便在心里产生认可并意欲回馈的一种认识、一种情怀和行为,是教育者运用一定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