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蒽醌法生产过氧化氢的安全事故分析及防范措施1 蒽醌法生产过氧化氢的原理本方法制取过氧化氢是以 2-乙基蔥醌(EAQ)为载体,重芳烃(AR)及磷酸三辛酯(TOP)为混合溶剂,配制成具有一定组成的工作液,将其与氢气一起通入一装有催化剂的氢化床内,EAQ 于一定压力和温度下与氢进行氢化反应,生成相应的氢蔥醌(HEAQ),所得溶液称氢化液。氢化液再被空气中的氧氧化,其中的氢蔥醌恢复成原来的蔥醌,同时生成过氧化氢,所得溶液称为氧化液。利用过氧化氢在水和工作液中溶解度的不同及工作液与水的密度差,用纯水萃取氧化液中的过氧化氢,得到过氧化氢水溶液(俗称双氧水)。此水溶液经净化处理即可得到过氧化氢产品。经水萃取后的工乍液(称萃余液),经过后处理工序 K2CO3溶液干燥脱水分解 H202 和沉降分离碱,再经白土床内的活性氧化铝吸附除碱和再生降解物后得到工乍液,然后再循环使用。2 过氧化氢产品及原料的危险性2.1 过氧化氢纯净的过氧化氢,在任何浓度下都很稳定,工业生产的过氧化氢的正常分解速度极慢,每年损失低于 1%,但与重金属及其盐类、灰尘、碱性物质及粗糙的容器表面接触,或受光、热乍用时,可加速分解,并放出大量的氧气和热量。分解反应速度与温度、pH 值及杂质含量有密切关系,随着温度、pH 值的提高及杂质含量的增加,分解反应速度加快。2/9温度每升高 10°C,分解速度约提高 1.3 倍,分解时进一步促使温度升高和分解速度加快,对生产安全构成威胁。过氧化氢稳定性受 pH 值的影响很大,中性溶液最稳定,当 pH 值低(呈酸性)时,对稳定性影响不大,但当 pH 值高(呈碱性)时,稳定性急剧恶化,分解速度明显加快。当和含碱(如 K2C03、NaOH 等)成分的物质及重金属接触时,则迅速分解。虽然通常在过氧化氢产品中,都加有稳定剂,但当污染严重时,对上述的分解也无济于事。当 H2O2 与可燃性液体、蒸气或气体接触时,如果此时的 H2O2 浓度过高,可导致燃烧,甚至爆炸。因此,H2O2 贮槽的上部空间存在一定的危险性,因为 H2O2 上部漂浮的芳烃是可燃性液体和气体的混合,一旦 H2O2 分解或有明火,就会引起爆炸。随着过氧化氢水溶液浓度的提高,爆炸的危险性也随着增加。在常压下,气相中过氧化氢爆炸极限质量分数为 40%,与之对应的溶液中的质量分数为 74%,压力降低时,爆炸极限值提高,因此负压操作和贮存是比较安全的。过氧化氢是一种强氧化剂,可氧化许多有机物和无机物,容易引起易燃物质如棉花、木屑、羊毛、纸片等燃烧。2.2 原料2.2.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