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考物理模拟试卷及答案一、选择题(共21分.其中第1-6小题为单选题,每小题2分:第7-9小题为多选题,每小题2分,多选、错选不得分,漏选得1分)注意:第1~6小题中每题只有一个选项正确1.下列物理量不符合实际的是()A.光在真空中的传播速度为3×108m/sB.课桌的高度约80dmC.煤油的密度约0.8g/cm3D.一枚硬币的质量约5g【答案】B【解析】A.光在真空中的传播速度为3×108m/s,故A不符合题意;B.中学生的身高在160cm左右,课桌的高度大约是中学生身高的一半,在80cm=8dm左右,故B符合题意;C.煤油的密度约0.8g/cm3,故C不符合题意;D.一块橡皮的质量约5g,一枚硬币的质量与此差不多,在5g左右,故D不符合题意。2.诗词是中华文化的瑰宝之一,许多优美的诗词是对生活和自然现象的生动描述,也与物理知识紧密联系,下列诗词与对应的物理知识有误的一项的是A.“两岸青山相对出,孤帆一片日边来”--“孤帆”运动,是以江岸为参照物的B.“水皆缥碧,千丈见底,游鱼细石,直视无碍”--看到水中游鱼细石是光的反射形成的虚像C.“人面桃花相映红”--桃花呈红色是因为它能反射红光D.“床前明月光,疑是地上霜”--霜实际是固态,是由水蒸气凝华形成【答案】B【解析】“孤帆”与“江岸”之间的位置发生了变化,以“江岸”为参照物,“孤帆”是运动的,故A正确.在岸上看到水中的游鱼细石,属于光的折射现象,故B错误;由于桃花能反射红光,所以会有人面桃花相映红,故C正确;霜的形成属于凝华现象,故D正确;应选B.3.在测量液体密度的实验中,小明利用天平和量杯测量出液体和量杯的总质量m及液体的体积V,得到几组数据并绘出如图所示的m-V图像,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量杯质量为40gB.40cm3的该液体质量为40gC.该液体密度为1.25g/cm3D.该液体密度为2g/cm3【答案】B4.蓝牙耳机是将“蓝牙技术”应用在免持耳机上,让使用者免除电线的牵绊,自由自在地以各种方式轻松通话,如图所示。“蓝牙技术”实际上是一种短距离无线通信技术,“蓝牙”传递信息利用的是()A.电磁波B.次声波C.超声波D.红外线【答案】A【解析】手机和蓝牙耳机之间是利用电磁波来传递信息的,故选A。5.如图所示电路,闭合开关S后,甲乙两表是电压表,示数之比是3:2,当开关S断开,甲乙两表是电流表,则两表的示数之比为A.2:1B.3:1C.2:3D.1:3【答案】D【解析】当开关S闭合,甲、乙两表是电压表时,两个电阻串联,电压表甲测量电源电压,电压表乙测量R2两端的电压,串联电路中各处的电流相等,两个电阻之比,若甲、乙均为电流表时,断开开关S,两个电阻并联,电流表甲测量通过R2的电流,电流表乙测量R1和R2总电流,并联电路各个支路的电压相等,通过两个电阻的电流之比,两个电流表的示数之比。故选D。6.如图所示,质量相等的甲、乙两个实心正方体物块分别竖直悬浮在水中和漂浮在水面上,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甲的密度小于乙的密度B.甲受到的浮力大于乙受到的浮力C.水对甲下表面的压力大于水对乙下表面的压力D.水对甲下表面的压强小于水对乙下表面的压强【答案】C【解析】A、由图知,甲悬浮在水中,甲的密度等于水的密度;乙漂浮在水中,乙的密度小于水的密度,所以甲的密度大于乙的密度,故A错误;B、甲、乙两实心正方体物块分别悬浮、漂浮在水中,根据漂浮和悬浮条件可知:F浮甲=G甲,F浮乙=G乙,由于两球质量相等,重力相等,所以浮力相等,故B错误;C、根据F浮=F向上-F向下可知:F向上=F浮+F向下,由于甲悬浮,乙漂浮,则F甲向下>0,F乙向下=0,所以,F甲向上>F乙向上,故C正确;D、由图知,甲下表面的所处的深度大于乙下表面的所处的深度,根据p=ρgh可知:p甲>p乙,故D错误;故选C.7.如图所示,下列对热学知识进行的归纳总结中正确的是()A.甲图中两个表面光滑的铅柱被压在一起能吊起重物,说明分子之间有引力B.乙图是热机的做功冲程C.丙图中空气被压缩时内能增大D.丁图中当塞子冲出去时,水蒸气的内能增大【答案】AC【解析】A.两个铅柱没有被拉开,主要是因为分子之间存在引力,A正确;B.图乙中,进气门和排气门都关闭,活塞向上运动,是压缩冲程,B错误;C.空气被压缩,是通过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