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标苏教版九年级上册语文第四单元测试卷 按要求修改下面一段文字。 ①梦境与睡眠深浅程度有关。②朦胧入睡时,大脑皮层里的抑制程度比较浅,梦境就更加相近现实生活,正是“日有所思,夜有所梦。”③甚至有时自己也觉察到在做梦,所以不能主动地控制,只能听其自然进展。④睡眠稍深一些,梦境则有明显的虚幻性和荒诞性,一时在东,一时在西,或者与死去已久的新人在一起,而自己毫无推断辨别的能力。⑤这就是大脑里抑制程度更深。⑥比如:白天深思一道数学题,梦里也可能在做数学;白天搞技术发明,梦里也可能搞同样的工作。 1.第②句画线部分搭配不当的词语是 ;应改为 。 2.第③句画线部分使用不当的关联词是 ;应改为 。 3.第⑤句画线部分应补出的词语是 ;应放在 。 二、现代文阅读 阅读《关于散文〈白鹭〉》及附文《白鹭》,回答问题。 我喜爱散文,就在于它的随意性和多样性,就在于它是一种没有固定格式的最自由自在的文体。 因此我喜爱读各种各样的散文,喜爱鲁迅的深沉冷峻、巴金的自然真挚、茅盾的淳厚质朴、冰心的婉约清秀,也喜爱林语堂的幽默隽永、徐志摩的浓艳绮丽、汪增祺的恬淡纯净、秦牧的博识睿智…… 郭沫若的散文像他的诗一样,有的写得豪放激越、气概磅礴,也有的写得柔婉清丽、秀美含蓄。比较起来,我更喜爱他的后一种散文。这篇五百字的《白鹭》,就是后一类散文的典型例子。 这篇散文,有非常精彩、极其简练的文字,抒写了对白鹭的独特的感受和独到的认识,绝妙地描绘出白鹭“因为它的常见而被人忘却的”的美。“色素的配合,身段的大小,一切都很适宜。”“那雪白的蓑毛,那全身的流线型结构,那铁色的长喙,那青色的脚,增之一分则嫌长,减之一分则嫌短,素之一忽则嫌白,黛之一忽则嫌黑。”“或许有人会感到美中的不足,白鹭不会唱歌。但是白鹭的本身不就是一首优美的歌吗?——不,歌为免太铿锵了。” 我想起古人的描述,“其文如升初日,如清风,如云,如霞,如烟,如幽林曲涧,如沦,如漾,如珠玉之辉,如鸿鹄之鸣而入寥廓”。 莱莘说:“不要让人一看了事,应让人品味,反复品味。” 《白鹭》就是一篇能让人“反复品味”的好散文。它“是一首精致的诗”,“一首韵在骨子里的散文诗”,言有尽而意无穷。 《白鹭》 白鹭是一首精致的诗。 色素的配合,身段的大小,一切都很适宜。 白鹤太大而嫌生硬,即如粉红的朱鹭或灰色的苍鹭,也觉得大了一些,而且太不寻常了。 然而白鹭却因为它的常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