运用“填、猜、推、评”,搞好美术课堂教学在美术课堂教学中,我在运用“填、猜、推、评”等方面进行一些尝试,收到了良好效果。根据不同年级学生,结合他们的理解力和感受力,首先运用“填”。为增强学生的兴趣和动脑能力,我在教学中适当加强“填画”形式的教学,比如色彩课,在老师给出的简单色块的基础上,让学生再往不同内容的画面上填涂相应的色彩,使画面更趋完整,这样可充分发挥学生的大胆想象力从而动脑筋去画,因此可使学生参与绘画的情绪十分高涨。这里有一个突出的例子:二年级的一个班,我让学生通过记忆用色彩填画《秋之印象》,多数学生都画出了金秋的大致色调,个别学生不仅画出了大的色调,还画出了各局部之间丰富细微的色彩变化。这充分反映了“填画”使学生的观察能力、思维能力和记忆能力都有所加强。在“填画”之后,我接着利用课堂十几分钟的时间,调节课堂学习气氛,进行“猜画”游戏教学。就“猜”字而言,就是进行分析、判断,运用形象导入兴趣的方法。在观察、欣赏艺术形象时,学生通过眼看、手触、耳听及语言描述,极易形成兴趣,争先恐后地回答自己对画面的判断结果。我也要求学生用画的形式回答问题,让他们开动脑筋、独立思考。这不仅提高了学生的观察分析和判断能力,而且使他们养成了良好的观察习惯。在“填画”、“猜画”的基础上,为使学生增强空间感觉,提高思维和想象能力,我进一步以“推理”方式进行教学。例如,先从初中几何知识进一步引向高中的立体几何,向学生展示两度空间的线条画面,然后让学生根据合理的透视等方面的知识画出第三个面,再进而画出整个物体。再比如,上平面构成(抽象图案)课,先让学生对千变万化的大自然中的一些现象观察和体验,再进行高度概括和理性的排列,进而推理出一般性认识,在平面上有规律地进行再组织,构成新的图案。这一类型的绘画练习,我觉得它很接近未来学生可能接触到的问题,学生很感兴趣,这时开动脑筋、启迪智慧、唤起学生的创造灵感有很大帮助。为进一步搞好美术课教学,激发学生美术课学习的热情,我又探索了“讲评”这一课堂教学形式。它对培养学生的自信心和竞争意识,综合提高学生的艺术修养等方面有很大好处。我选用既有一定创作意识,又能体现绘画技能的课题作为评讲的内容,如手工制作、装饰画、创作课等。例如,上手工课时,学生二人一组上讲台,把作业展示给全班同学,并介绍创作意图。教师从整体效果、构思、材料、色彩、技能等方面进行评价,让学生从中选出优秀作品,并说明其选择的原因。此时,学生之间会出现激烈争论和相互交流,课堂气氛非常活跃。最后,我通过讲解,统一认识,确定几件优秀作品,把课堂气氛推向最高潮。通过教学实践,我体会到讲评课有如下好处:建立了严格合适的评价方式,评价结果的积极客观而接近准确可避免无端指责和简单否定,利于保护和培植学生热爱艺术的兴趣;通过讨论辨析,使认识臻于完整,由体验所获的原始经验,通常是在个体封闭的情况下产生的,所以往往不够全面和完整,而交流是促使经验上升的最好方法,讨论评析是交流的一种重要手段,从而使认识达到完整统一。可见,讲评强化了教学效果,使学生在审美能力、创造能力及技能诸方面都能得到提高。通过以上“填、猜、推、评”四个难度逐渐加大的综合循环训练,美术课堂教学形式不断变化,使学生感到新颖、兴奋,出现了生动活泼的课堂气氛,启迪了学生的智慧,培养了学生竞争、创造的意识,提高了学生对美的感受能力和艺术修养。这些也显而易见地达到了现代设计教学对智能性、审美性、创造性的目的要求。(作者:孟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