培育学生写作兴趣,开发写作潜能 文章摘要:本文章的主要内容是关于培育学生写作兴趣,开发写作潜能,欢迎您来阅读并提出宝贵意见! 打开学生的作文本,批改学生的试卷作文,不禁啼笑皆非。作文雷同率高,内容雷同、手法雷同、思维雷同让人几乎难以感受到个性智慧的闪耀,空话套话多,严重脱离自我生活,学生作文成为一种应付,对课堂写作失去了兴趣和信心,胡编乱造,生搬硬套,模仿抄袭等现象极为严重。 面对在作文面前身心疲乏的学生,我陷入了思考:怎样一改学生写作的死气沉沉,给学生作文加点油呢?总结了教学中的一些经验教训,我尝试了下列两条途径来发掘学生的个性,激发学生的写作积极性。 第一、作文题目的吸引力: 在一次快速作文中,我布置了《我和恩师》这个题目,很多同学都把老师描绘成瘦弱,精干,温暖得像一位母亲,最终倒在了讲台上。似乎不倒在讲台上的老师就不是好老师。这似乎是同一模式的制成品,千人一面、千篇一律、千腔一调的标准件,俗不可耐。思维内容的保守、思维空间的狭窄、思维质量的低下,已是作文中俯拾皆是的现象。但在一次偶然发现的学生的信件中,他们留下的文字却让我拍案惊奇,文字个性鲜亮,鲜活生动,语言结实细腻而富有深度,简直是判若两人。这不能不让我反思课堂写作的误区何在?长期以来,尽管中考和高考的作文评分标准中明明写着有新意的要求,但在具体的评估中往往因弹性较大、见仁见智甚至某种深层次思想禁区等原因的作祟而落空。新意说已成为作文教学中久攻不克的盲点。这就导致学生不但在写作体裁、形式和方法上仿写,而且在思维运作上亦不脱仿写之窠臼,习惯于亦步亦趋、步人后尘。 经过我的观察,我发现学生在写作的题目上各有取舍,发挥的水平大不一样。去翻看一下学生的作文本,会发现学生对不同的题目发挥的水平有所差异。为什么会这样呢?这跟学生不同的环境,经历等有着密切的关系。于是我给每一位同学度身量衣,给每一位同学各出了一道跟他的生活很熟悉或他很感兴趣的话题,让同学们自我发挥。比如:我班有一个男生是网络迷,我给他一个题目《我的网络世界》。果然同学们一拿到自己的作文题目后,都欢欣不已,一改以前拿到作文题目时的沮丧。当这一批作文送到我的手中时,我自己也非常惊讶,原来让学生打开自己的思维,写出了平常在学校里不敢写的文章,表达的正是自己思维的真实面,它们因而显得神采飞扬。 每一个学生都有它的个性特征,作为老师,应该随时关注学生的个性特征,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