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招聘考试考点题库姓名:得分:一、单选题(每题1分)1.“千丈之堤,以蝼蚁之穴溃;百尺之室,以突隙之烟焚。”与这句话哲理相近的是()A.人事有代谢,往来成古今B.芳林新叶催陈叶,流水前波让后波C.天下难事,必作于易;天下大事,必作于细D.古之天下,亦今之天下;今之天下,亦古之天下2.以下表述正确的是()A.矛盾的同一性是共性,斗争性是个性B.矛盾的普遍性比特殊性更丰富,矛盾的特殊性比普遍性更深刻C.个性一定包含共性,共性存在于个性中D.个性是事物本质的、必然的和共同的方面3.古人云:“凡事预则立,不预则废。”也就是说,凡事只要及早谋划,深思熟虑,才能掌握主动权,最终取得良好的结果,这说明()A.物质是不依赖人的意识的客观存在B.意识是人脑特有的机能,是客观存在的人脑中的反映C.意识具有能动作用D.物质对意识的决定作用是第一位的,意识对物质的能动作用是第二位的4.面对消极腐败的东西,我们一定要提高警惕,做到见微知著,防微杜渐。这是因为:A.量变达到一定程度引起质变B.矛盾双方在一定条件下可以相互转化C.外因通过内因起作用D.原因必然引起结果5.在我国灿烂的历史文化宝库中,有许多言简意赅的成语,凝结着深刻的生活智慧,下列对成语的哲学寓意理解有误的是()A.纸上谈兵——割裂理论与实践的关系,片面强调理论而忽视实践B.刻舟求剑——体现了量变与质变的关系原理C.竭泽而渔——违背了事物普遍联系的观点D.杞人忧天——否认物质运动规律的客观性6.习近平总书记多次强调,推动中华文明创造性转化和创新性发展,让“书写在古籍里的文字活起来”。他善于用典,常常古为今用,推陈出新,不断激活优秀传统文化。下列用语与对应的哲理一致的是()A.“苟日新,日日新,又日新”——意识对物质具有反作用B.“安而不忘危,存而不忘亡,治而不忘乱”——具体问题具体分析C.“不驰于空想,不骛于虚声”——坚持实践第一D.“少年辛苦终身事,莫向光阴惰寸功”——坚持适度原则7.在唯物辩证法的科学体系中,揭示事物发展动力和源泉的规律是()。A.质量互变规律B.对立统一规律C.否定之否定规律D.本质决定现象规律8.世界正处于大发展大变革大调整时期,()仍然是时代主题。A.和平B.和平与发展C.发展D.竞争9.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总体布局是()。A.“三步走”B.“四个全面”C.“五位一体”D.“六个统筹”10.毛泽东同志是伟大的无产阶级革命家、战略家和理论家,有很多重要的革命著作。1938年5月26日,毛泽东同志在延安抗日战争研究会上,发表了题为()的长篇演讲,“科学地预测了抗日战争的发展进程,即抗日战争将经过战略防御、战略相持、战略反攻三个阶段”,立起了指导全民族抗战胜利的思想灯塔。A.《星星之火,可以燎原》B.《论十大关系》C.《改造我们的学习》D.《论持久战》11.2017年4月,中国第一艘国产航母001A型在大连造船厂正式下水。我国一跃成为全球屈指可数的几个能够独立自主建造航母的国家。某班就国防科技提升的必要性问题展开讨论。下列选项最符合这一主题的是()。A.当前国际竞争的实质是综合国力的较量B.国家利益是国际关系的决定性因素C.我国维护自身利益时兼顾他国合理关切D.各国都奉行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政策12.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的关键是()。A.发展文化产业B.满足人民精神文化需求C.增强全民族文化创造活力D.建设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13.邓小平理论是一场以()为精神实质的思想解放运动过程中产生或引用的旨在打破精神桎梏,促进社会主义经济和社会发展的一系列指导思想的汇总。A.改革创新B.实事求是C.以人为本D.以退为进14.“坚持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立党为公,执政为民,始终把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作为党和国家工作的根本出发点和落脚点”,体现的科学发展观的内涵是()。A.推动经济社会发展B.全面协调可持续C.以人为本D.统筹兼顾15.关于公民道德建设,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A.社会主义道德建设是发展先进文化的重要内容B.加强公民道德建设是一项长期而紧迫的任务C.公民道德建设应当坚持尊重个人权益与承担社会责任相统一D.公民道德建设应当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相适应,正确运用物质利益原则16.公民道德建设的基本任务是()。A.社会主义荣辱观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