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全球和中国市场看营销演变 可以看到上个世纪 60 年代初的美国麦卡锡提出 4Ps 的时代,是典型的“大量营销”时代,人们对产品有着巨大的需求,企业以生产为中心,仅仅强调生产和销售,就是说在企业 4P 营销理论,即大规模制造与生产销售的前提下,出现了在“新竞争危机”,这就是在 60 年代早期德、英、法、日及“五虎”开始成为美国强有力竞争者,它们采用并改进了美国企业营销方法,同时西方产业界提出了全球化的概念,这其中的主要目的就是为了海外市场的开拓。 60 年代中后期,日本企业不断提升产品质量水平并赢得一个又一个市场,也就是进入了所谓“质量取胜”战略盛行的时代,这帮助日本企业占据了全球很大的市场。此后由于生产大量增加,70 年代末生产过剩,导致企业降低价格减少利润,利用促销、折扣、直邮等方式进行竞争,价格竞争因素在 70 年代成为一个公司,特别是以产品差异化为主的这样公司的一个营销法宝。 80 年代,公司开始对成本给予充分关注,更加关注专业媒体和目标营销,传统企业做营销的过程中,把很大的资源和精力放到了降低公司的运营成本,降低生产成本和实施业务和营销的流程加以改造。80 年代末期与 90 年代早期,信息化开始进入传统的企业,以物流和数字化为代表的现代企业资源管理方式的出现,帮助营销组织从生产存货转变为根据顾客需求来生产,生产系统结构发生根本的改变,使得这个阶段传统的企业更加地注重专业媒体和目标营销。实际上在 70 年代我们讲价格竞争的时候,打折、直邮、促销这种营销行为已经被大规模的采用。 在 90 年代中后期,信息技术改变了整个市场和营销传播实践,新媒体和形式影响着媒体决策,导致了企业在整个营销的层面上采用了其他的一些新的方法,比如说因特网、付费电视、EDM、互动售点……整个这些技术和信息的选择,就使得营销策略发生了根本性的变化,在 21 世纪大家明显地可以感受到,从全球到整个的范围之内,消费者成为市场的主导:信息技术创造知识型消费者,市场领导力量来自于消费者,消费理念由大众消费转为个性消费,企业市场由大众市场转变为分众市场。在此,我们看到这 40 年间,实际上是从产品定位到市场扩张、从质量取胜到价格竞争、从生产业务流程到数字化的引入,并从营销技术的演变,最终变到信息主导消费。 下面我们再简单回顾一下,中国从 80 年代到本世纪初时间这段时间发生的变化,我们可以看到,是一个趋同消费、选择消费、理性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