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前班活动课教学反思一、老师不仅要备教材,更要备幼儿老师备课,不仅要备教材,更重要的是要备幼儿。从目前老师备课的现状来看,大部分老师都忽略了这一点,幼儿的工作做得不够。每个幼儿都是一个独立成长的个体,老师在备课前,要对幼儿做充分的了解,考虑不同年龄阶段幼儿的心理特点,注意他们的个别差异,努力做到因材施教。老师在确定教材的重点与难点、设计教学问题、选择教学方式时,既要关注幼儿的兴趣与需要,也要充分考虑幼儿的已有经验与认知特点。教育的最终目的是要让每一个幼儿能在自己原有水平上获得进展。“吹泡泡”是幼儿最喜爱的游戏活动之一。在一次“吹泡泡”活动的观摩课上,活动理念是“傲中学”,目的是让幼儿在做的过程中学会或领悟到其中的知识和原理。活动开始了.老师用音乐舞蹈作为开场白,然后让幼儿开动脑筋,想想泡泡都有哪些形状:“圆的、椭圆的、方形的、三角形的、所有的泡泡都是圆的……”幼儿争先恐后地发表自己的看法,并按老师要求把自己的想法画在纸上。接下来,为了满足幼儿的好奇心,老师拿来了各种形状的“吹泡泡”工具,让幼儿自己来实践,看看吹出的泡泡有哪些形状,从而验证自己的想法,得出结论。整个教学过程运用“做中学”理念,假如根据猜想一实验一记录一得出结论来评价整节课,无疑是很成功的。我们认真思考一下,在课程进行中有些幼儿已经知道了,即不论用什么形状的工具,吹出的泡泡都是圆形的,这节课对他们来说只是在原有经验上的重复.起不到任何促进作用。因此,评价整节课,在遵循教材的要求方面.老师备教材是很成功的`,但在备幼儿方面,却考虑得不周全。老师对一部分幼儿的忽视容易导致他们对活动兴趣的减弱,整节课都会无所事事,甚至还会扰乱课堂纪律:对于这种情况,老师在备课前首先直该对幼儿有充分的了解,然后根据幼儿的已有经验,选择符合幼儿最近进展区经验的内容,以真正满足幼儿进展的需要。如在上面的场景中,老师发现这种情况时,可以鼓舞幼儿进一步去思索“为什么所有的工具吹出的泡泡都是圆形的呢”“为什么泡泡都是五颜六色的”从而激发幼儿的兴趣与想象,引导他们运用已有的经验积极参加到活动中。二、老师应及时把握教学现场,适时引导幼儿老师通常会预先设计好整节课的教育目标,教学目标明确了,老师就会为了达到目标调节教学的进度。然而教学的对象是一个特别的群体,老师往往会发现自己精心设计了活动方案,认真组织了幼儿活动,但常常要花很多时间去维持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