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脑桌面
添加小米粒文库到电脑桌面
安装后可以在桌面快捷访问

人工养殖鲍鱼常见疾病防治技术

人工养殖鲍鱼常见疾病防治技术_第1页
1/6
人工养殖鲍鱼常见疾病防治技术_第2页
2/6
人工养殖鲍鱼常见疾病防治技术_第3页
3/6
1/6最新资料推荐人工养殖鲍鱼常见疾病防治技术鲍鱼是一种具有很高经济价值的贝类,以味道鲜美、营养价值高而著称,又因其自然资源量低,故而更成为珍稀食品。在我国,鲍鱼的养殖在上世纪 90 年代飞速发展,是继海带、紫菜、眙贝、扇贝、对虾之后的又一重要的新兴海水养殖品种。随着鲍鱼养殖规模的不断扩大,其病害也相继发生,并且有逐年加重之势。目前,病害问题已对我国养鲍业的发展构成了严重威胁。本文将鲍鱼人工养殖中常见的几种疾病的病因、症状、诊断以及防治措施作一总结介绍,供养殖者借鉴。一、肌肉萎缩症[病因及流行情况]该病由病毒感染而致,因直接从贝足组织肌肉萎缩坏死,而命名为肌肉萎缩症。患病高峰期为每年的 4~8 月水温上升期,当水温超过 23°C,发病率明显增高,病鲍病情加重;而水温在 13C 和 25C 范围外,则发病率较低。该病主要危害体长在 1.5 厘米左右的鲍稚贝,死亡率可达 50%左右,危害性较大。[临床症状]稚贝摄食量减少,附着力和移动性也减弱,履足肌肉中呈长椭圆形的异常细胞坏死,其外套膜等组织出现赤褐色化缺损。患病个体出现肌肉萎缩,在足部肌肉形成瘤状物,最终导致病鲍死亡。死后干瘪,无腐烂现象。[防治措施]该病目前尚无有效药物治疗,只能以预防为主。防治对策:对亲贝的选择应高度重视,早期防止亲贝和稚贝带入病原体;用清洁水进行受精卵的洗卵;在种苗生产中对设施、器具要尽量进行严格消毒、杀菌;采用紫外线照射后的杀菌海水作为饲育水源。二、气泡病[病因及流行情况]本病发病原因迄今尚无较一致的看法。有研究者认为是稚幼鲍对人工配合饲料尚未完全适应,致使消化道内的原有微生物体系被打乱所致;另有研究者认为是在光照强烈及水流不畅情况下,投喂的新鲜海藻通过光合作用产生溶氧过多引起鲍发病;也有研究者认为是病源性的,是由某些病原菌感染所致。该病自 80 年代后期起在我国育苗生产单位时有发生,是剥离后1〜2 个月期间内稚幼鲍的多发病之一,中间育成阶段的鲍苗有时也可能发病。本病主要发生于高温季节,低温季节发病率较低。发病后蔓延较快,发病面广、死亡量也比较大,有可能给育苗单位造成极其严重的后果。[临床症状]病鲍吸附力下降甚至完全失去吸附能力,摄食3/6量剧减甚至停食。最新资料推荐鲍体浮于水面,口部色素退化,齿舌异常扩张。解剖可见其上皮组织全身肌肉和结缔组织中都有气泡,血管也发生气泡栓塞,血细胞中液泡扩大,内脏部位肿胀。[防治措施]...

1、当您付费下载文档后,您只拥有了使用权限,并不意味着购买了版权,文档只能用于自身使用,不得用于其他商业用途(如 [转卖]进行直接盈利或[编辑后售卖]进行间接盈利)。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
3、如文档内容存在违规,或者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等,请点击“违规举报”。

碎片内容

人工养殖鲍鱼常见疾病防治技术

确认删除?
VIP
微信客服
  • 扫码咨询
会员Q群
  • 会员专属群点击这里加入QQ群
客服邮箱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