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用的教学经验教学总结集合七篇有用的教学经验教学总结范文集合七篇 总结是在某一时期、某一项目或某些工作告一段落或者全部完成后进行回顾检查、分析评价,从而得出教训和一些规律性认识的一种书面材料,写总结有利于我们学习和工作能力的提高,不妨让我们仔细地完成总结吧。你想知道总结怎么写吗?以下是我为大家编写的教学经验教学总结 7 篇,供大家参考借鉴,希望可以帮助到有需要的朋友。 教学经验教学总结 篇 1 新的课程标准提出,教学中应尊重每一个学生的个性差异,允许不同的学生从不同的角度认识问题,采纳不同的方式表达自己的想法,用不同的知识与方法解决问题,促进每一个学生进展。实践这一指导思想,我认为,课堂教学中老师对学生要少一点束缚,多给学生留一份空间。 一、缩短师生距离,创设和谐宽松的氛围 假如要让学生真正做到放开束缚,主动探究,那么老师首先要放下架子,走近学生,把学生当作学习的主人,努力创设一种和谐,宽松的教学氛围,使学生感到老师是自己的亲热朋友。因此,老师在教学中要用商量的口气,活泼甚至幽默的语言与学生展开沟通。例如,在教学长方形和正方形时,我先拿出长方形纸,说:“同学们,现在老师想变一个小魔术,给大家看看,你们想看吗?”“想!”学生呼声很强烈,于是我便转身一裁,即刻将长方形纸变成了一个正方形纸,故意问:“这个魔术好玩吗?”“不好玩,我们也会!”学生边笑边说,“是吗?我不信,你们也变给我看看。”每人很快完成了这一过程,我故意沮丧地说:“完了,我的秘密全被你们发现了。”“哈哈哈”学生大笑起来,笑得很得意。其实,最得意的还是我,这一刻,问题解决了,师生间的距离缩短了,气氛更为融洽了,学生更乐意学习了。 假如老师要走近学生,那么老师就要放下架子,成为学生平等的合作者。合作意味着参加,意味着一种师生之间的共同体验,从而可以使学生生成新的知识和技能。因此在新课程的课堂上,师生之间的合作是极为重要的。没有合作的教学是难以实施新课程的,或者说是无法体现新课程理念的。这就要求老师要从讲台上走下来,全身心地融入到学生中去。与学生一起沟通,与学生一起活动,与学生一起共建有利于个性进展的课堂气氛。比如在一节三年级上册的《毫米、分米的认识》上,为了让学生观察 1 厘米与毫米之间的关系,我与学生一起去观察,发现 1 厘米长度中有许多个小格,并告诉学生 1 小格就是 1 毫米,再通过数数,发现 1 厘米里面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