寒假期间三下乡社会实践报告 通过社会实践活动,我们从与人民群众的广泛接触、深化了解和亲切沟通中受到真切的感染和体验,从无数活生生的典型事例中受到深刻的启发和教育,使思想得到升华,社会责任感随之增强。欢迎阅读这篇关于寒假期间三下乡社会实践报告的文章,更多精彩内容还在应届毕业生报告网等你哦!寒假期间三下乡社会实践报告一:1 月 24 日至 1 月 31 日,我随 xxxx 假志愿团仁东分团来到玉 xx东镇大棚村社会实践。对于从小就比较娇生惯养的我来说,是一次难得的经历。短短的 9 天时间,感受了浓厚的乡村生活气息,也产生了很多感想。大棚村是远近闻名的文明村,全村耕地面积 1550 亩,住户面积200 亩,230 户人家,800 口人,其中党员 19 名。村固定资产50 万,村民每年平均收入 1200 元左右。生活在附近乡村中属富裕水平。甘村长自 XX 年上任以来,为村里的工作耗尽心血,给村里带来了大量收益,村子有了翻天覆地的变化。提起周村长,村里的老少爷们儿们都直竖大拇指。进村后,首先引起我注意的就是有序的道路和整齐的房舍,以及道路两旁一望无际的大蒜田,与我想象中的农村有着相当大的区别。待融入到村中去以后,可以深切的感受到村里的治安情况相当好。经济上的宽裕和生活上的安宁,使我毫不夸张的用了安居乐业来作为周家村给我的第一印象。听村里的领导介绍,村里的主要收入于种植业,其中 200 亩潮菜收益可达每亩 1000 元左右,而大蒜更是达到了每亩 XX 元。但当我们问到村中是否有自己的企业和项目时,村里领导向我们道出了苦衷:数年前曾有一罐头厂,在村里投入生 产,但不到 3 年,罐头厂就因接连亏损而在村中消逝,而其后的几次上项目的想法,都因缺资金少技术而夭折。人才、教育在我心中留下了深刻的烙印。在其后几天给村民上课的过程中,这个烙印日渐加深。下乡过程中所见所闻很多,但我认为最重要的还是教育问题。科技是第一生产力!新时期农村的教育事业依旧面临很多的问题,解决好这些问题将极大的促进农村的进展.这次社会实践的时间为 9 天,参加队员有 20 名。在这短短的几天里,我们主要开展了四项较大的活动,下面我就简要的进行一下汇报。一、放飞孩子的梦想,托起明天的太阳 主题班会。在关爱留守儿童的活动上,我们组主持的专题叫关爱花朵,精彩大棚,做这个活动我们的初衷是想借我们的行动展示给这些缺乏关爱的山村孩子们的父母一个感性的认识,那些礼都是村委出钱资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