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贫》公开课比赛教案一、教材分析:这是方志敏 1935 年在狱中所写的一篇文章,以第一人称叙述了他被俘后被两个国民党兵士搜身、逼问的经历,表达了他对“清贫”的理解,展现了一位共产党人坚定的革命信念和矜持不苟、舍己为公的高尚品质。二、教学目标1. 认识“筹、矜”等 9 个生字,读准多音字“吓”,理解“矜持不苟”“奢侈”等词语。2. 默读课文,理解课文的主要内容。体会方志敏同志甘于清贫的革命精神。3. 通过课文中动作、语言、神态的描写,体会人物的内心。4、能说出自己对“清贫”的理解三、教学重难点1、体会方志敏同志甘于清贫的革命精神。2、通过课文中动作、语言、神态的描写,体会人物的内心3、能说出自己对“清贫”的理解。四、教学准备:课件五、教学课时一课时教学过程一、古诗导入1、课件出示:“咏竹(1935 年 1 月)雪压竹头低,低下欲沾泥。一朝红日起,依旧与天齐”。2.学生自由朗读,指名谈诗意思(1)这首诗的作者是无产阶级革命家方志敏。对方志敏你了解多少呢?出示课件:资料袋:方志敏,江西省弋阳人。无产阶级革命家、军事家。1935 年 1 月,由于叛徒出卖,方志敏同志被俘,2 月 2 日,被压至南昌。2 月 5 日起,方志敏正式开始了狱中写作,至 8 月 6 日英勇就义。六个月间他以一腔热血写了 16 篇文稿,共计 14 万余字,其中有著名的《清贫》和《可爱的中国》。(2)请同学们再读这首诗,你的眼前会不会出现这样的画面?厚厚的冰雪,压得竹子喘不过气来。竹子只得低下了倔强的枝头,低得快要触到地面了,但仍不肯倒下,一直坚持到迷雾消散、红日东升、冰雪融化,竹子又重挺直了腰杆,傲然挺立。是啊!方志敏就像竹子一样是一位真正昂首挺立的共产党人今天这节课我们就一起走进《清贫》。请大家(齐读课题板书课题 12 清贫)谈一谈你对“清贫”的理解(指名说):清寒、贫穷”。此时大家对清贫有了自己初步的理解,等学完课文后相信会有更深刻的感悟。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1•检查预习情况。出示课件:筹集矜持被俘金镯威吓裤裆企望彼此汗褂裤土坞指名读师强调多音字:吓课件出示:矜持不苟奢侈企望洁白朴素矜持不苟:矜持:拘谨、约束。不苟:不草率,态度认真。本文指方志敏约束自己,一丝不苟,恪守清贫。奢侈:挥霍浪费钱财,过分追求享受企望:希望2、请同学们思考课文讲了一件事?(本文主要写了方志敏在被捕当天,被敌人搜身、逼问,最后敌人发现他身无分文的故事。)三、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