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2《原子的核式结构模型》学案 3【学习目标】(1)了解原子结构模型建立的历史过程及各种模型建立的依据;(2)知道 粒子散射实验的实验方法和实验现象,及原子核式结构模型的主要内容。(3)通过核式结构模型的建立,体会建立模型研究物理问题的方法,理解物理模型的演化及其在物理学发展过程中的作用;(4)了解研究微观现象。【自主学习】填一填:卢瑟福对 α 粒子散射实验中少数粒子大角度偏转分析后提出了原子的核式结构模型,即占因原子质量绝大部分的带正电的物质体积很小而被称为原子核,其半径 R 的数量级为 10 -15 m。通过 α 粒子散射实验确定各元素原子核的电荷量,从而推断原子内的电子数。【典例剖析】[例题 1] 在 α 粒子散射实验中,当 α 粒子最接近原子核时,α 粒子符合下列哪些情况( )A.动能最小B.势能最小C.α 粒子与原子核组成的系统能量最小D.所受原子核斥力最大[例题 2]根据 粒子散射实验,卢瑟福提出了原子的核式结构模型,图中虚线表示原子核所形成的电场的等势线,实线表示一个 粒子的运动轨迹。在 粒子从 a 运动到 b、再运动到 c的过程中,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动能先增大,后减小B.电势能先减小,后增大C.电场力先做负功,后做正功,总功等于零D.加速度先变小,后变大解析: 粒子带正电荷,所以原子核对 粒子的电场力先做负功后正功,电势能先增大后减小,电场力先变大后变小,所以加速度先变大后变小。正确答案为 C。【反思】收获疑问【课堂训练】1.下列叙述中,符合物理学史实的是用心 爱心 专心1A.汤姆生发现了电子,并由此提出了原子的核式结构学说B.卢瑟福做了 α 粒子散射实验,并据此了解了原子核的组成C.约里奥·居里夫人用 α 粒子轰击铝核,发现了中子和正电子D.贝克勒耳首先发现了天然放射现象,揭开了人们认识、研究原子核结构的序幕解析:汤姆生发现了电子,提出了“枣糕式”原子模型,故 A 错.卢瑟福根据 α 粒子散射实验,提出了“核式”原子结构模型.故 B 错.约里奥·居里夫人用 α 粒子轰击铝核,发现了人工放射性同位素,故 C 错.2.(2001 年上海高考)卢瑟福原子核式结构理论的主要内容有A.原子的中心有个核,叫原子核B.原子的正电荷均匀分布在整个原子中C.原子的全部正电荷和几乎全部质量都集中在原子核里D.带负电的电子在核外绕着核旋转解析:卢瑟福原子核式结构理论的主要内容是:在原子的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