德育对小学低年级生活数学课堂的应用 对智障学生进行德育是培智学校教育的一项重要任务,在学科教学中开展德育是培智学校老师应主动思考、探究的重要课题。小学低年级段的生活数学课贴近智障学生日常生活,老师将德育渗透其中,既丰富了生活数学的教学内容,激发了学生对学习数学的兴趣,又能提高学生思想道德品质。 培智学校;生活数学;德育 小学低年级段的智障学生正处于形成正确人生观、价值观的重要阶段,对他们进行德育是学校一项重要任务,在学科教学中开展德育也是老师应主动思考、探究的重要课题。小学低年级段的生活数学课贴近智障学生日常生活,适合创设生活情境,设计各类与生活相关的教学活动,教学内容也相对简单易懂。将德育渗透在生活数学课中,既丰富了生活数学的教学内容,提高了学生对学习数学的兴趣,又能培育他们的社会责任感。本文以环保教育为切入点,探讨如何有效融合数学教育和德育,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思想观念,形成保护环境的良好习惯,提高学生的道德素养水平。 一、创设生活数学情境,树立学生环保意识 保护环境是建设文明和谐社会的重要基础和保障,因此培育智障学生的环保意识是德育的重点之一。由于学生的抽象能力较弱,老师可以利用生活数学课中的教学情境来帮助学生初步感知保护环境的概念。例如,在教授生活数学一年级下册第二单元《认识数字4》时,笔者先让学生观看垃圾清理之前和垃圾清理之后对比的视频,从而直观地感受保护环境的重要性,培育他们保护环境的意识。笔者还设计了“逛公园”的教学情境,当学生看到人们随手扔矿泉水瓶、包装纸、香烟头等垃圾时,便分层引导学生看到垃圾时要捡起来扔进垃圾桶(见表 1)。笔者让学生比一比、数一数各自手里分别捡了多少件垃圾,让学生认识数字 4。同时,笔者也巧妙地与生活数学中认数、数数等知识点相结合,既教授了学生数字 4,又将保护环境的意识形象地传达给学生。 二、巧用数学综合实践活动,落实学生环保行动 德育不应局限在课堂讲授上,老师应结合多种形式的教学活动使智障学生深化理解保护环境的重要性。老师可以开展数学综合实践活动,通过提问、分析、探究、反思等活动环节,促进学生思维能力进展的同时,帮助学生学会自主思考日常生活中乱扔垃圾对环境造成的危害,从而加强他们的德育。例如,笔者要求学生在家长的辅助下观察并记录自己家一周内所使用并扔掉的塑料袋数量。随后,老师播放《塑料袋的危害》等环保视频,让学生了解用塑料袋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