忆读书朗读|忆读书课文原文 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积累词语;了解作者的读书经历;学习对比的手法。 2.过程与方法:朗读法、讨论法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感受作者读书的欢乐,激发学生读书的兴趣,懂得读书 好、多读书、读好书的道理。 教学重点: 指导学生体会作者不同年龄段的读书生活对她的影响,体会作者的读书心得。 教学难点: 学习本文对比手法的运用。 教学过程: 一、导入 在中国现代文学史上,女作家寥若晨星。世纪老人冰心是文学界的常青树,从 19 岁成名到耄耋之年仍在创作。她能取得这么高的文学成就与她的勤奋读书是分不开的。她是怎么读书的呢?今日我们来学习她的文章《忆读书》。 二、新授 (一)通读全文,了解大意。(写了什么) 1. 老师先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1~8 自然段(老师谦言自己抛砖引玉,以有感情的朗读来带动学生的情绪,迅速切入文本),学生各自放声朗读课文余下部分。(散读) 要求:划出自己难理解的词语,然后课堂沟通。 强调:以下几个词语的读音:(若无 ppt,学生读的时候写到黑板上) 笸(puo)箩(luo) 天罡(gang) 地煞(sha) 消遣(qian) 烦琐(suo) 堆砌(qi) 注意文中的成语(课本第 116 页): 津津有味 一知半解 栩栩如生 怒发冲冠 无病呻吟(无病而呻) (每个齐读两遍) 2. 紧扣题目思考:本文主要讲述了什么内容? 本文主要内容是:冰心回忆了她读书的经历,和有关读书的感受。(标题就是本文内容的概括,抓住忆字) (二)分析课文,朗读体味。(怎样写的) 1. 本文是根据什么顺序来介绍读书经历的? 时间顺序(作者一生爱读书) 表时间的词语:七岁时;同时;到我十一岁时;在我十二三岁时; 到了中年以后;1986 年;1989 年。 2. 对于读书,文中作者有许多感受,请圈划出描述这些感受的词句,朗读沟通。 要求:朗读圈划的句子一定要结合作者当时的情感 (学生发言讲到相关(7)、(8)语句时,顺势穿插对比的知识和分析好书的三个标准。) (1)《三国演义》:这是作者读的第一本书,所以印象特深刻,写得最详细。抓住咬了牙居然哭等词,这与后文心动神移,不能自已!也相照应。 (2)《聊斋志异》:这对我的作文很有帮助。 (3)《水浒传》:着力描写的人物,都有其自己极其生动的风格。 (4)《精忠说岳》:没什么印象。 (5)《满江红》《声声慢》:酷爱古典诗词,能背,十分动人的,写尽情绪。 (6)林译小说:知道了许多外国的人情世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