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页共3页本文格式为Word版下载后可任意编辑和复制读李镇西《我的教学笔记》有感李镇西老师的文字总是有着诗人般的气质,即使写的是训练类文章也写得是文采飞扬,令人在倾听教学教法的同时也深深折服于其中文字的魅力。站在岗位上不觉已近两年,这一路走来,我只担忧课堂上不好,同学不听话,以及成果不达标。所以,我使用各种“手段”来建立老师的威武,为此我常常铁着面孔来训斥孩子,而我心里明白——这不过是一群处于一个如花年纪的孩子们!于是,在做“泼妇”的同时又是从心底里后悔,是不是自己做错了?李镇西老师在书中所提出的理论却是让人赞美的。“没有思想就没有共性”!这句话犹如雷声震彻我这个始终苦苦第2页共3页本文格式为Word版下载后可任意编辑和复制照优秀老师画自己形象的人。的确,在入职以来,我就刻意去看其他老师是怎么上课、怎么掌握课堂,然后私下里就依葫芦画瓢。但是,不知为何,同样的话、同样的上课、同样的技巧,在不同老师那里结果是不一样的。自然,我照搬其他老师的“花招”在我们班同学面前大多败下阵来。而今谛听李镇西老师的言语,(.9xwang.com)突然领悟到:别人的话、别人的方式只是适合自己的,这不肯定就适合我。正所谓要从实际动身,不能搞一刀切,正是此理。思想由心生,而要想有良好的思想,必需有良好的制造力。这对老师如此,对同学亦是如此。回想在应试训练程度很高的时代下,犹如电影大屏幕回放的正是同学的制造力被老师一点点扼杀的凄惨场景!!这是我们当下必需要留意的。李镇西老师在书中就明确指出,语文训练要伴随思想创新,这种第3页共3页本文格式为Word版下载后可任意编辑和复制思想创新来自于两个方面:一个是老师上课要有创新,而且要带动同学的制造性;二是同学要发挥自己的制造力,课堂内外表现也要有思想、有创新、有见地。而要想达到这种水准,是很不简单的。究竟,应试训练仍旧是无奈的事实,学校老师们只能在夹缝中求得些许素养训练的劝慰来。但是,态度打算高度,思想打算一切。交给同学死的学问,不如教会他们如何思想,如何创新!现在课堂上同学听的久了也就不会说了,这都是在长期学习的环境中造就的。要想让同学学会思索,就要把机会留给同学,让他们去说、去表演、去发表自己的见解。而老师和同学都能在课堂中品尝学问和思想的盛宴。碰撞中能出火花,这火花正是创新地思想!这是我在以后的课堂上所应留意的。有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