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小的烛光作者:张晓风她的头发原来是什么颜色已经很费猜了,因为它现在是纯粹珠银白。 他的身材很瘦小,比一般中国人还要矮上一截。加上白色的头发,如果从后面看上去,恐怕没有人会想到他是美国人。 他已经很老了,听说 67 岁。他身上所有的东西大概也都落伍 20 年,细边的眼镜,宽腿的裤子,带着长链子的怀表,以及冬天里很古怪的西装。 他颈上的皱褶很深很粗,脸上的皮肤显然也有挂下来的趋势。他有一个很尖峭的鼻子——那大概是他唯一不见皱纹的地方了。他的眼光很清澈,稍微有点严厉,长方带尖的脸形衬着线条很分明的薄嘴唇,嘴角很倔强地向下拢着,向里陷着,使他整个容貌都显露出一种罕见的贵族气质。 那年,我二年级,他就到学校来了。他是来接任系主任的。可是他刚来几天就贴出海报要招募合唱团员,他所征来的那批人马,除了少数几个,大部分连五线谱都认不清楚。每天中午休息的时候,他们就在二楼靠边的那间教室里练习。一首歌翻来覆去地唱了有个把月,把每个人的耳朵都听腻了,他们还是唱不准。后来记不清有一次怎样的集会,他们居然正式登台了。唱的就是那首人人已经听够了的歌。老桑先生急得一面指挥一面用他以前学过的苏州话帮腔,结果还是不理想。其实那次失败并不意外——甚至我想连他自己也不会觉得有什么意外的。 意外的是 4 年后春天一个美丽的晚上,我被邀请坐在学校的大礼堂里。紫红绒的帷幕缓缓拉开,灿烂的花篮在台上和台下微笑着,节目单很有分量地沉在我的手中,优雅的管弦乐在台上奏着,和谐的四重唱缭绕而弥漫。我不能不感到惊讶。我不知道,我真不知道,这些年来,他用的是怎样的一根指挥棒。 我特别喜欢看他坐在书库里的样子。这两年来,学校不断地扩充,图书馆的工作不免繁复而艰巨,要把一个贫乏的,没有组织、没有系统的图书馆从头建设起来,真需要不少的魄力呢。我真不晓得他为什么又和这种工作发生了关系。那年我被分到图书馆做工读生,发现所有的书都需要重新编目,真让我不胜惊骇。每次,当编排书目得时候,他好像总在那里。安静地,穿着一身很干净的浅颜色 衣服,坐在高高的书架下面,很仔细地指导工作。他的样子很慎重,也很怡然。 我想他是很孤单的,虽然他那样忙。桑夫人已经去世多年了,学校里设有一个桑夫人纪念奖学金。我四年级的时候曾经得到它。那天,他在办公室见我,用最简单的句子和我说话。他说得很慢,并且常常停下来,尽可能地思索一个简单的词汇——后来我渐渐知道这是他和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