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电话——小学综合实践活动 一、激发兴趣,引入正题 老师:小朋友,你们谁家有电话呢?请举手。 (十几位小朋友举起了手) 老师:谁打过电话?请说说你是怎么打电话的好吗?下面请打过电话的小朋友告诉大家,希望大家注意听。 [老师在课堂上的角色发生了变化,由传授者变为学生学习的引导者,由“居高临下型“转变为”平等的合作型”。老师的切入及时、准确,启发得力,确实调动了学生学打电话的积极性,所以小学生跃跃欲试,纷纷举手发言。可见,兴趣已被激发,思维更加活跃。假如老师只是按图索骥,看图说话,那么学生的思维就要被限制,就不能充分体现双方面的互动性。老师应即时表扬踊跃举手发言的学生。这对被赏识的孩子是一个极大的激励,自尊心、上进心就能更好地发挥。] 二、初步了解打电话的知识 老师:请王淳小朋友先讲。 学生 1:那天,我大舅来电话,找我妈有事,妈妈跟大舅说话后,我对妈妈说:“妈妈,我也跟大舅说几句话好吗?”妈妈把话筒给了我。我拿到话筒放在耳边,就听到大舅的说话声,“你是淳淳吗?”我兴奋地说:“是我。”“你要好好学习,取得好成绩,过年我就奖励你。”我说:“我记住了。” 老师:谁还能说一说? 学生 2:星期天,我正在做作业,电话铃声响了,是爸爸来电话了。叮嘱我在家听妈妈的话,在学校听老师的话。 学生 3:我看见妈妈跟我小姨通电话。妈妈先拨通了号码,然后拿起话筒:“喂,你是秀丽吗?请你有时间到我家来玩吧!”小姨说:“姐姐,下星期天,我一定去。再见!”“再见!” (踊跃发言的一个接着一个……) 老师:刚才,小朋友们说得很好。那么,打电话应注意什么呢?请你们仔细听讲。 [学生的介绍能够说明通话的过程,较好。即使有个别学生的某个词“不法律规范”或“有毛病”,也不用批判,允许他重新换个词再说一遍。但他们介绍过程中,没有说出开头问好,结束再见等礼貌用语。由于老师已经较好地创设了这样的教学情境,课堂气氛也较为融洽,因此,学生参加的热情普遍高涨,老师在一边的听与指导,尤其显得重要。这里老师的听与指导,是老师搜集学生沟通的信息,并根据学生的沟通进行不断转换、反馈的过程,对老师的素养有了更高的要求。这就是让位,这便形成了师生”学习的共同体”。] 三、创设情景,让学生尝试打电话的乐趣 老师:小朋友,今日我们跟谁玩电话游戏呢?不是爸爸,也不是妈妈,更不是给叔叔阿姨,而是给你的好朋友小亮打电话。为什么要打电话呢?因为今日是小亮的生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