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脑桌面
添加小米粒文库到电脑桌面
安装后可以在桌面快捷访问

2013-2014高中生物 第四章第二节 生物膜的流动镶嵌模型教学案 新人教版必修1

2013-2014高中生物 第四章第二节 生物膜的流动镶嵌模型教学案 新人教版必修1_第1页
1/5
2013-2014高中生物 第四章第二节 生物膜的流动镶嵌模型教学案 新人教版必修1_第2页
2/5
2013-2014高中生物 第四章第二节 生物膜的流动镶嵌模型教学案 新人教版必修1_第3页
3/5
第四章第二节 生物膜的流动镶嵌模型[大成目标] (目标解读及课堂组织 2 分钟)1.通过对生物膜结构的探索历程,了解的生物膜结构;2.通过建立生物膜模型的过程,掌握生物膜的流动镶嵌模型学说的基本内容;(重点)3.探讨建立生物膜模型的过程如何体现结构与功能相适应的观点;(难点)4.培养学生严谨的推理和大胆想象能力。使学生树立生物结构与功能相适应的生物学辨证观点。 [使用说明] 1.依据学习目标进行预习案,完成以下内容。 2.用红笔做好疑难标记,以备讨论。1、对生物膜结构的探索历程19 世纪末,欧文顿的实验和推论:膜是由糖类 组成的;20 世纪初,科学家的化学分析结果,指出膜主要由脂质 和 蛋白质 组成;1959 年罗伯特森提出的“三明治”结构模型:所有生物膜都由 蛋白质 --- 脂质 --- 蛋白质 三层结构;1970 年,荧光标记小鼠细胞和人细胞融合实验,指出细胞膜具有流动性;1972 年,桑格和尼克桑 提出了流动镶嵌模型 。 2、流动镶嵌模型的基本内容⑴ 基本支架:磷脂双分子层。其中磷脂分子的亲水性头部在外侧 ,疏水性的尾部在内侧 ⑵ 磷脂双分子层具有流动性。⑶ 蛋白质分子有的镶在磷脂双分子层表面,有的 部分或全部嵌入磷脂双分子层中 ,有的 贯穿于整个磷脂双分子。⑷ 大多数的蛋白质分子也是可以运动的。体现了膜的流动性。(5) 特殊结构——糖蛋白:位于细胞膜的 外 表面, 由 蛋白质 和 糖类 结合形成,与 细胞间识别 有关,在消化道和呼吸道上皮细胞表面的还有 保护 和 润滑作用。(6) 除糖蛋白外,细胞膜表面还有 糖类 和 脂质 合成的 糖 脂 Error: Reference source not found 1、对生物膜结构的探索历程Error: Reference source not found1基础案 课前 5 分钟,课堂 5 分钟展示点评疑点升华案(20 分钟)5 分钟小组合作探究,15 分钟展示点评学法指导:阅读教材 P65——67 由实验现象推导结论时间科学家科学实验假说19 世纪末欧文顿用 500 多种物质对植 物细胞进行上万次的通透性实验,发现脂质更容易通过细胞膜膜是由脂质组成的1925 年两位荷兰科学家从细胞膜中提取脂质,铺成单层分子,面积是细胞膜的 2 倍细胞膜中脂质为连续的两层1959 年罗伯特森在电镜下看到细胞膜由“蛋白质—脂质—蛋白质”的三层结构构成生物膜为三层静态统一结构1970 年弗雷和埃迪登分别用绿色和红色荧光染料标记两种细胞的蛋白质,并将两细胞融合,发现荧光均匀...

1、当您付费下载文档后,您只拥有了使用权限,并不意味着购买了版权,文档只能用于自身使用,不得用于其他商业用途(如 [转卖]进行直接盈利或[编辑后售卖]进行间接盈利)。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
3、如文档内容存在违规,或者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等,请点击“违规举报”。

碎片内容

2013-2014高中生物 第四章第二节 生物膜的流动镶嵌模型教学案 新人教版必修1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

确认删除?
VIP
微信客服
  • 扫码咨询
会员Q群
  • 会员专属群点击这里加入QQ群
客服邮箱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