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课时 电能转变为化学能]教学过程[创设学习情景] 电解水能够制得氢气和氧气,电解食盐水能够制取烧碱、氢气和氯气,用于制造日常生活中各种铝制品的铝,是通过电解氧化铝获得的。电流怎样使水、食盐水、 氧化铝发生氧化还原反应,转化为各种产物呢?[实验探究活动] 在教师指导下,让学生用下图所示简易电解装置进行电解实验,并交流讨论实验结果。1.取一段棉线约 2 厘米,置于大片玻璃片上,用 3 滴食盐水将整根棉线润湿,然后在其左右两边各加数滴食盐水溶液。两端再各加入 1 滴酚酞试液。2.将两只鳄鱼夹分别夹住棉线两端,用导线把鳄鱼夹分别与电源(两节 2 号干电池)相连。约 15-20 秒后,观察发生的现象,并做好记录。3.在没有显示红色的一端滴入一滴碘化钾淀粉溶液,观察发生的现象,并做好记录。学生依据实验结果,汇报如下现象:实验 1--食盐水滴加酚酞试液没有颜色变化;实验 2--跟电源负极相联的一端溶液呈红色,并有细微气泡产生,说明氢氧根离子浓度增大。实验 3--跟电源正极相联的一端溶液显蓝色,声明有氯气产生。[教师补充讲解] 我们可以依据大家的实验探究结果来分析电解反应的原理:一、电解反应1.电解池与电解电解池由电源、阴极、阳极和电解质溶液各部分。跟电源负极相联接的电极称为阴极,在阴极有过剩的负电荷;跟电源正极相联接的一极称为阳极在阳极有过剩的正电荷。在食盐水溶液中存在大量的 Na+和 Cl- ,还有微量的 H+和 OH-。当接通电源时,带正电荷的 Na+和 H+向阴极定向移动,带负电荷的 Cl- 和 OH-向阳极定向移动。在阴极,由于 H+比 Na+易得电子,H+得电子发生还原反应:2H++2e—=H2↑观察到的现象实验 1实验 2实验 31在阴极区域由于 H+发生还原反应成为 H2逸出,溶液中 OH—浓度大于 H+溶度,溶液显碱性,使酚酞显红色。在阳极,由于 Cl—比 OH—易失电子,Cl—失电子生氧化反应:2Cl—-2e—= Cl2↑ 在阳极区域由于 Cl—发生氧化反应(2Cl—-2e—=Cl2 )成为 Cl2。Cl2和碘化钾反应生成碘(Cl2+2KI=2KCl+I2),碘遇淀粉变蓝色。总之,由于在阴极生成氢气,在阳极生成氯气,没有参加氧化还原反应的 Na+和 OH—形成氢氧化钠溶液,这就是我们已学的电解食盐水反应的基本原理。电解食盐水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2NaCl+2H2O 电解 2NaOH + H2 ↑ +Cl2↑ 阴极产物 阳极产物[实验观察] 用石墨做电极,电解 U 型管中的氯化铜溶液,在阴极和阳极各发生什么样的变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