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政热点:农村留守人员权益保护 【背景链接】 随着我国工业化、城市化进程的加快和市场逐渐成为劳动力资源 的配置机制,出现了大规模的人口流动。据有关部门估算,我国目前的年流动人口已逾 1.2 亿,且呈继续增长的趋势。在流动人口大军中,随同父母一起流动且处于义务教育阶段的学龄 儿童、少年约有 300 万人数,“留守儿童”则远远超出这个数字。据福建省的一项调查,部分经济 欠发达地区的一些学校中,“留守儿童”的比例已达到在校生的 1/3,而且有着扩大化和低龄化的趋势。另有报道,中部地区的一所 农村 学校有 842 名学生,其中“留守儿童”为 455 名,占学生总数的 54.5%。可见,在我国广大农村,留守儿童占有不小比例,且在不断增长。由于“留守儿童”特殊的生活和教育环境,由此引发的生活、教育、情感、心理等一系列问题日益凸显。【标准表述】1. 工业化、城镇化、农业现代化是将来社会经济发展的大趋势。解决留守妇女儿童的问题,从根本上说,是减少‘留守现象’,让农民工转化成市民。”各地进一步加强县域经济发展,吸引农民工就近就业创业,搞好小城镇建设;进一步加强对留守妇女的技能培训,提高致富能力;拿出真金白银,进一步加强对留守妇女儿童的社会保 障体系建设,提高其生活质量。 2. 留守儿童问题解决 根本是消除这样群体,要提高流动人口福利待遇,增强流动人口融入城市的机会和能力,从而使更多的留守儿童能够跟随父母进城,真正成为城市的内在组成部分。3. 不少农村地区都存在留守儿童文化活动荒漠化问题。政府应进一步完善农村文化基础设施,尽量多组织一些文化活动,同时以乡镇或村为单位,对优秀留守儿童进行宣传奖励,营造对留守儿童的关爱或正面评价氛围,培育留守儿童的积极情绪。 【农村留守老人面临的问题】 首先,赡养与抚养被阻隔。在现实中,农民工走进城市,特别是年轻人走进城市,使广大的农村失去昔日的活力,到处是老人和小孩。老人带着小孩生活,带着小孩劳作,带着小孩走进学校,或许这是社会发展进程中必然结果,但的确给现在的农村带来了负面影响。 其次,农民工的赡养与抚养严重缺位。老人说得最多的是,早些年一大家人在一起虽然清贫,但也其乐融融。可孩子到城里打工后,原本喧闹的院子剩下了相依为命的老两口。如今,孤独的老人日出而作、日落而息,出门一孤影、进门一盏灯,独守空房,艰难度日。在中西部地区,有许多这样的留守老人,特别是老少边穷地区,几乎十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