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言文翻译的方法和原则_ 1.文言文翻译的基本要求一一信、达、雅 文言文翻译要做到信、达、雅,即忠实原文、语句通顺、文辞优美,既要符合现代汉语的表达习惯,又要体现原文的语言特色。具体来说,信指译文要准确无误,忠实于原文。达指译文要通顺畅达,符合现代汉语的语法及用语习惯,要做到字通句顺,没有语病。雅指译文 要优美自然,生动、形象、完美地表现原文的写作风格。 2.文言文翻译的原则直译为真,意译为辅 所谓直译,就是根据原文进行逐字逐淳,将原文的字字句句落实到译文中,使原文的每一个字在译文中都有着落,译文中的每一个词语在原文中都有根据,竭力保留原文用词造句的特点,力求表达方式与原文保持-致。 例如:原句:不赂者以賂者丧。译文:不 贿赂的国家因为贿赂的国家而灭亡。 所谓意译,就是根据原文的大意进行翻译,不拘泥于原文的字句,可根据原文的句子特点灵活处理。 例如:原句:季氏将有事于颛臾。译文:季氏将要对颛吏国发动战争。 文言文翻译要求尽量直译,在直译无法进行.或不能准确地表达原意的时候,可以采纳意译。需要意译的地方往往涉及典故、特别说法、修辞格等,对于这些语句,假如按字面意思翻译,今人可能不理解其内在含意,因此,要换成今人能懂的方式去表达。如下面几种情况就需要意译: (1)借喻。要译出它所比方的事物,即将喻体还原成本体。 原句:误落尘网中,一去三十年。 译文:误入浑浊的官场,一误就是三十年。 (2)借代。假如把借代直译出来,往往让人感到不易理解难以接受,因此,对那些运用了借代手法的地方应意译. 译出它所指代的人或物。 原句:肉食者鄙,未能远谋。 译文:做官的人见识浅薄,不能做长远打算, (3)互文。互文乂叫互文见义,前后两句或两个短语意义互相交叉,互为补充,翻译时要把意思相同的部分合而为一。 原句:枝枝相度盖,叶叶相交通。 译文:树木的枝条和叶子互相後盖,交又掩映。 (4)合叙。合叙是把两件相关的事合在一起说,翻译时为了不发生误解,应分开叙述。 原句:城非不高也,池非不深也,兵革非不坚利也。 译文:城墙不是不高,护城河不是不深,武器不是不锐利,盔甲不是不坚固。 (5)委婉。古人为了避粗俗、避忌讳、图吉利或出于外交的需要,有时故意不直接说出其事.而是把话说得很含蓄,这就是委婉翻译时应还原其原来的意思。 原句:视事三年,上书乞骸骨? (《张衡传》) 译文:到职办理公事三年,给皇上上书,请求皇上让自己告老还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