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大版八年级语文上册第 6 课《明湖居听书》的教案 第一课时 1.学习作者用生动的感受和形象的比方表现人物的方法。 2.学习场面烘托、人物映衬、侧面描写与正面描写相结合的写作方法。 3.感受传统艺术的魅力。 1.刘鹗,清代学者,被海内外学者誉为“小说家、诗人、哲学家、音乐家、医生、企业家、数学家、藏书家、古董收藏家、水利专家、慈善家”。 2.节选自《老残游记》。《老残游记》,是我国十大古典白话长篇小说之一,中国四大讽刺小说之一。鲁迅将《老残游记》和李伯元的《官场现形记》、吴趼人的《二十年目睹之怪现状》、曾朴的《孽海花》,并称为晚清的四大责备小说。 鹗 髻 鏦 棰 羯 遽 皓 熨 霍 抑扬顿挫 入耳动心 不绝于耳 粗布衣裳 毫无分别 鸦雀无声 暗暗叫绝 千回百折 轰然雷动 余音绕梁 三日不绝 这篇文章,是根据说书人出场先后的顺序来写的。 第 1 段,先介绍一个弹三弦的男人的形态、技巧。这名男子长相丑陋,但气质沉静;一出台貌不惊人,弹奏三弦也无人留神听,后来用轮指,才看出其功力不凡,叫好声不绝于耳,仍压不下琴声,这的确是很高的境界。但这才是开场锣鼓。 第 2 段,写黑妞的出场和演出效果,也是先抑后扬。黑妞的出场,衣着装扮,并无惊人之处,取琴弹唱,只是一般声响,直到后来,才渐渐显出她的真本事。从“羯鼓一声” 响起,到“以为观止”,极言黑妞弹唱的美妙,已经不亚于白居易《琵琶行》中对弹唱技艺的描写。不料黑妞也是陪衬,是为描写白妞再作铺垫,好戏还在后面。 第 3 段,通过听众的议论,为写白妞的高超技艺设置悬念。文章先让观众误以为黑妞即白妞,夸赞她的技艺高不可比。一句“黑妞是白妞教的”,说明白妞远远超过同门学艺的姐妹。接着再议论黑妞唱是“可学”的歌唱,而白妞则是“不可学”的天籁神韵。最后说以卖唱为生的人只能学到黑妞的一点儿,而黑妞则是学白妞的,白妞的水平,真是神乎其神。这段议论层层追加,登峰造极。 第 4、5 段,是正面写白妞说书,这是文章的重头戏。先写白妞登台,也是貌不惊人。但一举一动,一顾一盼,竟然使观众为之倾倒,正是未曾出声,光是眼神就摄人心魄。后来写白妞说书时,作者运用大量新颖的、贴切而形象的比方。 第 6 段,把对白妞的夸赞再推动一层,即借一个懂得音乐的湖南少年之口,把白妞的高超技艺加以既理性,又十分夸张的总结。唯有理性的分析,才使夸张可信。 文章极善于运用铺垫和衬托的手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