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化学复习课教学模式 传统的复习课,一般进行章节复习,总是根据课文顺序,把学生所学过的知识(如基本概念、基本理论、重要元素及化合物知识等)原本地复述一遍。常常是老师再次地把所学过的知识象“炒冷饭”地再现给学生,这样做,学生乏味的同时又难以培育能力,开发智力。新课程的复习课该怎么上,如何把新课程的复习课上得有声有色,已成为所有课改老师面临的一个现实问题。在《水溶液中的离子平衡》单元复习教学中,为了使复习课上得更生动,真正体现把课堂还给学生,又能达到复习的效果。根据《课标》要求,笔者通过老师问题的设计和学生自主活动、合作探究, 使溶液中离子平衡的知识在学生头脑中系统化、有序化、综合化。 一、教学设计要突出学科思想 学习《化学反应原理》模块的学生不是所有高中学生,而是对化学感兴趣并将升入大学学习理科的部分学生,因此对本模块的教学定位要高于必修模块教材和其他一些选修模块教材。本模块更突出学科思想,是对纷繁复杂的化学现象背后的共同规律、普遍原理的认识,让学生认识到不同化学现象后面的统一性,对思维的要求高。因此复习《水溶液中的离子平衡》这章书的教学设计始终想引导学生积极主动地思维。本章的标题为“水溶液中的离子平衡”,自始至终以化学平衡的思想理解微粒在水溶液中的行为,这一切都和水的电离密不可分,所以本章的复习处理力图围绕这一核心。突出这一核心之后,前后知识便易于贯穿了。教学中对盐类水解知识的复习,我采纳“微观—本质”的'教学方法,而不是很多老师用的“宏观—现象”的方法。 盐类水解造成的微观结果,比如盐溶液中微粒浓度的变化及在盐溶液中存在的所有微粒,这些结果并不是外显的,水解概念和水解规律并不能揭示这些结果。分析这类问题的时候,只有以分析微粒为着眼点,首先找到盐溶液中由于溶剂和溶质电离产生的微粒,然后分析这些微粒之间可能存在的作用以及由此引起的结果,才可以解决上述问题。在这部分内容的复习中我以题目引导学生分析问题,测试题目为:现在你面前呈现 1 瓶 0.1l/L CuSO4 溶液,你能看到什么?能够从中分析获得哪些相关的信息?请从多角度、多层面,尽可能将你能够分析出的信息写出来,可以用多种方式表达。这道题给予了学生宽阔的思维空间,同时通过这道题老师可以看出对于溶液问题学生究竟在关注什么?究竟关注到什么程度?我希望学生通过小组合作讨论后可以给出溶液的信息为溶液的颜色、溶液的PH、体系中存在的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