积累与运用(五) 教学目标 1.了解句子中说话人在前、在中、在后时,标点符号的不同用法。 2.了解叠词在表达上的作用并学会运用。 3.能在交际场合中对大家关怀或感兴趣的事发表自己的看法。 4.能根据书的封面展开想象,写一篇作文。 5.运用已学方法自主阅读短文。 教学准备 老师:叠词卡片,词语接龙所需的生字卡片,搜集的新闻报道稿等。 教学设计 一、温故知新 1.读一读、想一想。 ⑴ 自由读一读这三句话,说说写对话时要注意些什么? ⑵ 小结。对话的三种形式,提示语在前、在中、在后时标点符号的正确运用。 2再读,体会表达效果。 通过反复朗读,体会不同的对话形式在表达上的不同效果。 3运用。 (1)根据人物的性格特点,运用恰当的对话形式,写一两句人物的对话。 (2)沟通点评。 二、词语拾趣 1.自由读第一排范例,说说发现什么。 2.同桌合作读,完成后面的词语接龙。 3.老师抽读。 4.开火车接龙。 三、互动平台 1.自由读,说说自己从这几段话中知道了什么。 2.指名举例说说什么叫叠词。 3.同桌竞赛:看谁知道的叠词多。 4.举例体会叠词的表达效果。 (1)生动形象。 (2)富有美感和韵味。 (3)感觉亲切。 5.试着运用叠词说一两句话。 四、自主阅读园地 1.用自己喜爱的方式阅读《刘翔制造亚洲奇迹》和《亚洲飞人刘翔》。 2.用自己的读书符号,留下你阅读的痕迹,记下你阅读中的感悟。 3.引导学生沟通读后感悟。 (1)说说这两则新闻报道分别说的是一件什么事情。 (2)你从中体会到了作者怎样的一种感情倾向? (3)说说你对新闻报道的认识。 五、口语交际:说出自己的见解 1.课中联系旧知,引出话题。 从本单元的课文中,我们认识到:一场暴风雨,有的人认为是一种毁灭,可拉法埃莱费拉里斯却认为它带来的是更加绚丽华美的景色;在多数人眼里,丝瓜是再常见不过的了,可季羡林先生却认为它是那么奇妙,仿佛既有思想,又有行动;有人觉得兰花要种在花盆里,有人却觉得还是长在空谷的幽兰好;就连那小小的天窗,也会让我们知道怎样从无中看出有,从虚中看出实来。我们认识到:在我们的生活中,一些看起来很平常的现象,很普通的事物,人们往往也会有不同的看法。你心中也一定有你喜爱的感兴趣的事情,也一定会有自己的看法。想不想说出来,看看其他同学和你的想法有没有不一样?(板书课题) 2.进行了解。 3.沟通了解情况。 (1)同学间互相说说自己喜爱的感兴趣的事情。 (2)说说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