考场“四步作文法”实战演示 考场上如何快速完成一篇切题而有质量的作文?有不少介绍技巧的文章,那些当然具有指导性,但是,缺少对整篇作文从“审题立意”到“素材突破”再到“谋篇布局”最后“表达成文”的完整实战演练。我想以命题作文“曲径通幽”为例,展示考场“四步作文法”的实战过程,以期能给考生应考借鉴。 【作文题目】 弯弯曲曲的小路通往风景幽美的地方,这便是“曲径通幽”。它是画家笔下渲染的景致,是摄影爱好者不断寻找的目标,是园林设计师着力创造的效果,也是文人墨客一直崇尚的意境,更是生活中人们处理问题的态度和方法……因为“幽”也许在这“曲径”之中,“美”可能源于这回转之间。 请以“曲径通幽”为题写一篇文章。要求:立意自定,文体自选(诗歌除外),题目自拟,不少于 800 字。 第一步: 审题必须根据命题作文提供的材料和提示,结合具体的作文要求,弄明白几个问题:命题含义是什么?依据命题,你的观点主张是什么?为什么要有这样的观点和主张,这样的观点和主张会产生怎样的效果? 对此作文题,我们须弄明白:①什么是“曲径通幽”?(命题含义)②“曲径通幽”可以指哪些方面?(命题范围)③为什么要“曲径通幽”?(观点主张)④“曲径通幽”有什么效果,能起到什么作用?(观点缘由) 首先,理解“曲径通幽”这个命题的含义。“曲径通幽”语出唐人常建《题破山寺后禅院》一诗中的“曲径通幽处,禅房花木深”。“曲”是“弯曲”的意思;“径”是指“小路”;“幽”指的是“深远僻静之处”。“曲径通幽”就是指通过弯曲的小路到达深远僻静的地方。 其次,分析提示语。从“是什么”“为什么”(“会怎样”)“该怎样”这几个角度审题构思。如曲径通幽在生活中指的是什么,给我们带来什么(自然美、人文美),如何认识它(是生活的必经之路、延长生命的长度)。 综合对命题及提示语的分析后,我们可以明确地判定,作文要我们思考的是“办事的方式”与“办事的效果”的内在联系,这是一个涉及方法论的问题,具有一定的思辨性。“曲径”“回转”我们也可以理解为生活中的挫折、失败、磨难等。“幽”意味着成功、幸福,或者坚强、丰富多彩。这样的题材我们经常写,只要能紧扣话题“曲径通幽”来写就行了,切记不可用其他词语来代替命题。行文中要特别强调“幽”“美”与“曲径”的关系,就像关系型话题一样,不能偏向一边,或只写“幽”“美”,或只写“曲径”(曲折等)。 通过咬文嚼字,我们可明...